【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误区——避免附会旧知
【what】图片中画的是寓言故事《盲人摸象》,讲的是几个盲人不知道大象的样子,就伸手去摸一摸,但是每个人只摸了大象的一个部位,就认为自己已经摸到了整个大象,觉得大象就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why】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觉得盲人也太笨了吧,怎么能只靠大象某个部位的形状就去猜测整个大象的样子呢。可是这是旁观者视角,在盲人看来,自己摸的并不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大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成为其中的某个“盲人”,在评判事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往往只了解了事物的一部分却以为自己掌握了事物的全部。
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成事实,导致我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
那怎么样才能减少主观性对认知的影响呢?
【how】可以这样做:
1、保持觉察。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认知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点。
如:看到黄金圈思维,第一感觉是这是关于炒黄金方面的方法,能意识到自己先入为主。
2、质疑自己:培养批判性思维,质疑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支持或者反驳。
如:我这样想对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论据靠谱吗?
3、获取信息:多角度获取信息,尽量使用全面的视角,减少单一视角看待事情。
如:利用网络、书籍等查询黄金圈思维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什么看法,验证我的观点和事实是否一致。
4、沟通交流:多与他人交流意见,开阔视野,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如:与懂这个伙伴沟通交流,或者多看看其他人对这个思维的拆解,学习他人思考的方法。
5、反思改变:定期反思,思考自己认识过程和决策依据。
如:记录这次事件,并培养自己的黄金圈思维,生活中尝试用黄金圈思维解决问题。
【where】适用于:视野狭隘想要改变之人。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误区——避免发感慨、喊口号
【目标】在未来一个月期间,每两天定期回顾本周自己有没有被主观性影响而做的不好的事情,记录反思。
【行动】
1、保持觉察。如:这件事,我先入为主了。
2、质疑自己。如:我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对的依据,不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3、获取信息。如: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怎么看待这件事?
4、及时沟通。如:向相关领域的人的人请教。
5、反思改变。如:记录下来,重新思考,提取有价值的,值得后期借鉴的经验,对未处理好的进行深入思考记录。
感觉拆的不太满意,好多想法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表达,还是读书少,积累不够吧!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