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行着一句话“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了让人十分丧气,更让人丧气的是“二八定律”,20%的人占据了世界上80%的财富,而80%的人只能分割那仅剩的20%财富。丧气归丧气,但我们依然要积极做出改变。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太懒了或者智商不够,但真的就只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吗?有的人以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懒惰,其实很多穷人一点也不懒,他们身兼几职却依然过得如此拮据,那么懒惰这个原因是不成立的。
穷人也知道要努力赚钱才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对于他们的认知和能力,就只能干着他们认为能赚钱的事情,却也没有改变到什么。我们也知道很多道理,也因此去给自己定下很多目标,但是大部分都无疾而终,所以有时我们不满意生活是因为对自身无法达成目标的恼怒。
那么我们就用行为分析模型来分析我们无法坚持目标的原因,行为分析模型又叫“知能愿模型”。“知”代表是否知道应该做这事,“能”代表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情,“愿”代表是否有意愿做这件事情。
“知”,知道我们的目标吗?知道怎样才能达成目标吗?这个目标对于我们来说重不重要?重要的程度有多少?比如说我们知道学英语很重要,但是我们的工作又跟英语扯不上多大关系,突然定个目标是能流利的说英语,然后就制定计划每天要学多久英语,我猜很多人最后都无法达成目标。因为这个“知”分析的太表层了,假如我将来想去外企的工作,那么英语就是很重要的,我就将我学英语的目标联系到实际情况,知道我学英语以后的具体用途是外企工作需要,那么我学英语是不是更有动力?
“能”,我们有能力去完成我们的目标吗?我们有资源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吗?还是说学英语这个例子,我们有什么学英语的好资源吗?我的英语基础怎么样能不能在规划时间内达成目标?
“愿”,在我们了解了所有信息和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愿意去做吗?我们有达成目标的强烈意愿吗?我们达成目标的动力是什么?我知道了学英语能够帮助我以后去外企工作,我也知道如何达成目标并且也有能力达成目标后,我愿意花接下来的休息时间去完成这个目标吗?我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吗?
人的行为是由“知能愿”三部分促成的,我们坚持目标需要知道事情重要性、有能力和动力去做,而仅仅知道道理,不知道别的重要信息我们也很难成功,草草树立个目标,不搜寻信息不分析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是使我们容易放弃的原因,因此总觉得自己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