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教育改变晋江是在2013年12月,那时已经卸任团队队长,虽然很想做点什么但是也只能想想,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刷微博的时候刷出一条推广的微博,是关于一个教育项目的,非常感兴趣,于是主动联系约谈。
见面之后聊了很多,觉得这个项目是自己想要做的,因为一直深深苦恼准大学生无法提前了解大学生活,无法对专业有个准确地预判和自己兴趣的评估,乱选专业或者盲目跟风,最终导致大学时光蹉跎。本来想做一个这样的项目,但是没有资金,无法持续地做下去。看到教育改变晋江的时候就很高兴,觉得是自己想要involve的。我当即表示了愿意加入的意向,约谈的同学也把我介绍给了更高一级的负责人。
负责人看了我的简历之后很感兴趣,约我担任寒假活动的讲师,我也欣然同意。
为了那次的活动,我还写了一份稿子,那时候刚好是自己在准备研究生申请的时候,有完整的大学四年履历和收集的材料。在翻看材料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想带给大家的是什么,大家想知道的是什么。我想肯定不是想听一个人有多厉害,或者有多牛的故事,一个普通接地气的人会更好。所以后来我挑了些大学遇到的挫折讲。那时候其他的讲师,看过简历,也都还挺有特色。
除了speech之外,主办方还安排了mock interview模拟面试,形式是比较流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其实无领导是一个虽然流行但是不怎么能够看出能力的测试,就因为一个字:装。再差的人也可以在面试里装出很合适,可以给出很符合要求的答案。但是对于刚入大学的同学来说,群面和无领导是他们最害怕的: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我在点评的时候一点点拆解,从角色的扮演到流程控制再到总结归纳的技巧,告诉大家怎么样更好去deal那些比自己优秀不了多少的学长学姐。
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的学员反响还不错,大家抱团组了个群,保持联系。因为第一次来,和大家也不熟悉,很多原有团队的工作人员都不认识。不像有的成员是活动的几天都住在一起,而是只参与了半天的活动。
有了第一次的参与,第二次地邀请就变得很顺利。主办方邀请我担任讲师部的负责人,筛选和决定登台的讲师,同时给我介绍了一位老成员做搭档。第二次的活动准备时间其实是非常充裕的,但是到后来变得有点混乱。而本来我观察到的一些问题想解决的最后都没有解决,有点遗憾。
我观察到的问题有这些:
1、活动准备周期长,参与工作人员非常疲惫
2、等级层次太分明,上下沟通不畅
3、责任分工零散,部门间对接问题多
4、团队成员平行沟通不足
……
在第一次活动的总结会上我就承诺过,以后每期活动我希望都能来参加。我是一个很重承诺的人,所以我希望做到。而且我想和大家一起把这些我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才是我加入的意义。可惜由于很多原因,非但原有的问题无法解决,还加剧了内部的矛盾。这次的讲师阵容很庞大,也很强大,来自天南海北的牛人,每一个都比我厉害很多,但是怎么让每个人擅长的东西展现出来,这是一个难题。在第一次看简历的时候就发现,有些讲师是活动和学习都做得很好,有的是学习好少参加活动,有的是活动比学习做得好,还有的自身经历比较特殊,想分享。我和搭档商量,想分小主题,细分给讲师们去准备各自的演讲。主办方要求每个讲师都需要试讲,需要提交讲稿和ppt,听到此好多讲师就打退堂鼓了。因为那段时间大家都非常忙,5-6月是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旅行,毕业琐碎事的时候。而且由于地域的限制,讲师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于文字。后来我建议直接定大主题为Colorful Campus Life,不再细分小主题,由讲师们自由发挥。
后来的事我就不想再赘述了,参加活动的同事们都知道了。我只想提些建议,希望下次能够做得越来越好。关于活动前期准备时间,其实已经看到负责人的努力了,每期都有推进表,但是可惜的是推进表沦为了形式,因为推进表实质上是项目时间和里程碑事件的集合,对于项目时间的把控不严,那么就会造成项目延期。那么怎么解决呢,首先要有一个综合考虑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划不是fixed的,应该是flexible,因为大家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很难达到100%的工作效率。其次呢及时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调整。report是需要的,但report后的feedback更重要,如果只有汇报没有合适的行动建议,汇报就是浪费时间。
等级层次和责任分工问题,对于公益组织来说,一个合适的组织架构是很重要的。目前团队是按职能部门划分为宣传部、统筹部、讲师部、班主任部,但是部门之间职责会有交叉,重叠的地方。比如讲师部和班主任部都需要对学生负责,需要合作但是没有明确的合作方式。宣传部的宣传资料来自讲师部,但宣传部负责人离职后交接问题,没有把事情交待清楚,再回来找讲师部重新协调,统筹部具体做什么的还真不太了解,可能是做现场活动安排的。还有大老板和总负责人之间的关系,按照实际操作中,权力已经授权给了总负责人,那么大老板除非项目运营出现了重大事故,是不应该插手项目运作的,否则总负责人的权力和威望会受到损害。我建议,大老板只看不问。组织架构可以尝试用半矩阵式的,让讲师部和志愿指导部门的人同时担任宣传部和统筹部;或者精简掉,直接按项目式来组织,无关人员一律退出,只留几个组织活动,其他人作为参与即可。这两种形式都可以尝试下。同时组织不能只有进入没有退出,对于影响效率的、组织形象的、违背组织价值观的人应有劝退机制,不能只有默退,工作就是工作,人情是另一回事。
关于上下和平行沟通的问题,必须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沟通时间需要占到日常工作的80%,这里的沟通包括了各种形式比如电话、邮件、微信、微博等传统和现代的方式,但,一定要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始的时候想在部门里推行使用项目管理软件的原因。只有统一、可追施历史、明确指派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人际关系同样重要,这就需要负责人花更多时间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如总负责人,需要听来自大老板的意见,还有来自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以及来自最基层执行人员的意见(并非有意向这么划分等级,相反我是建议要弱化层级观念的)。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也很重要,能面谈的尽量面谈,无法面谈的尽量电话沟通,需要约定或者指派任务的时候最好用文字的邮件或者短信,这样能避免很多误会的发生。上下级沟通的主动权在上级,平行沟通的主动权在个体,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倾听同事的对话,也要积极开展对话,而这又是最难的,所以组织内部需要先破冰,打破界限,形成积极沟通的氛围。
说实话,我们都很热爱这个项目,希望它能做得更好,仅此而已。
但,项目往哪儿走,并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
最后附上上一次的讲稿。
----------------------------------------------------------------------------------------
大学生论坛分享
要求:10分钟
主题:我是谁,我去哪里
框架:我大学四年的主要事迹,对我的收获、影响,我未来的计划和抛出疑问思考
各位下午好,我是今天的分享者赵熠。我想分享的主题是:我是谁(Who am I),我去哪里(where I go) . 我有很多话想说,但可能没办法一一详述,我很愿意和大家交流和分享。
好像讲故事会比较有吸引力吧,我来和大家说说我的故事。
今年四月,我带着团队到香港参加区域赛。在参赛之前,准备的战线拉得非常的长,也有很多不愉快。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一个团队的队长需要承担多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再也不是来自校方不允许我们参赛,也不是学校任何行政力量的阻挠,更不是来自队员家长的不理解,而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将整个团队一年的付出在比赛中完美体现出来的压力。那些日子除了吃不好睡不好之外,几乎每天都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下,人非常地烦躁。还好我有partner,他们非常地支持我。参赛前有一段小插曲,我一直没和任何人除了管理层之外的人说过,今天我觉得可以把它写下来了。在赛前,每个team都要准备一段English
Presentation(Pre),这个pre的稿子以及prer的准备其实是非常讲究的,因为我第一年加入这个组织的时候我就是Prer。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准备presentation上,并且请了一个外教和一名外国语的学生来协助。整个team里头英文好的真是屈指可数。实际上是这个学生帮助我们联系了这个外教,Mr O。
O 是一个非常尽职尽责的北美老头。他的强烈的责任感push着他要对我们的所有project进行干涉:包括Annual Report,Powerpoint,Presentation......
几乎所有我们准备的东西他都不满意,并且迫使我下令让队员们必须follow his ideas. 开始我并没有做过多的干预,而是选择默认。一直到最后愈演愈烈,并且惊动了校方。因为他并不是我们学校官方注册的老师,而且年纪也很大了,经不起折腾(事实上是他一直强烈地要involve),学校老师电话打来威逼利诱让我放弃再找他,但是此时按照他的意思,我们的presentation完成了1/3了。这时候的决策非常的重要,而我选择了继续让他finish之后让他quit。但O先生非但将他的角色定位错了,并且非常生气地质问我,为什么不让他继续参加,甚至嚷嚷着要去找学校,要去找赛方,还要自己买飞机票飞到香港去和我们比赛。这简直是火上浇油,那时候除了要组织继续备赛,也要准备扑灭这个大火。在我见到他的最后一天,他尽他的所能侮辱我的人格,就差没竖起一只中指了。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女生应该早就崩溃了吧,还好我没有。他用了所有我能听懂的侮辱的词汇包括f**k,我回敬他说plz
show some respect. 他轻蔑地冷笑。。。我非常克制地对待,并且感激他为团队付出的个人的时间和努力。最后,我自己写了一封措辞非常强烈的信,我说谢谢你,但是这是我的团队,不是你的。之后我们就没有再更多的交集了。一直到比完赛之后好几个月,我听同学说他还是有说我好话的。那段时间是我大学四年里经历的最难以忘记的时光,无数次地想要逃避和放弃,但是无数次地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团队,我们是一个整体,大家都在看着你,等着你的决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责任感。
比赛的过程中也没有那么的顺利,因为有一个队员卡壳了,但是好在请来的外援很好地补上了,甚至在评委Q&A的时候,评委都对她非常赞许,说这是非常好的团队协作。我们的项目在可持续性和环保因素上被问住了,同一个评委在2年前,问了几乎类似的问题。在recording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好像穿越到2年前我自己站在台上面对提问的那一瞬间。在队员们结束以后离开房间,我一一给了她们一个拥抱,这几个女孩子太不容易了,真的。我知道他们一个月来和我承担着一样的压力,但都挺过来了。
最后的颁奖其实我也猜到结果了,我没看到tbx,因为我们把位置都让给了队员们,我猜他应该在会场2楼,所以我也到2楼去找他了。他是和我并肩战斗的战友,我们三年来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在这个团队里收获。我想,只有他能够体会那一刻我的心情,也只有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不想和队员们坐在一起而选择坐在香港柴湾青年广场二楼右排角落里默默地看着舞台中央的聚光灯却一言不发的心情。即使我们都猜到了结果,但是还是不愿意那么轻易地让人看到我们最脆弱的那个时候。装也要装成坚强。如果时光倒回到2012年7月暑期培训的最后一天,按他的话是这么说的:2011年我们第一次来香港,屁事都不懂,只知道在颁奖的那个时候,我们前面的团队站起来欢呼了,我们后面的站起来欢呼了,然后是我们左边的,最后是我们右边的。那个时候真的是非常的难过,无论如何有一天我们也要站在那个舞台上。然后2012年我们没有参赛,2013年,我们有机会了,一定要赢!当时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哭了,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180大个成天嘻嘻哈哈的男生流下眼泪。可是讽刺的是,2年后,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赛场,甚至是同一个房间同一个评委,又一次让大家失望了。两个人并肩坐在角落的那一刻,我竟有点哽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最后我说:我们下去吧,他们一定在找不到我们,还要拍照呢。
下了楼之后,我看到的是好多队员们抱在一起哭的混乱的场面。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团队拿奖了高兴,有的是因为没有晋级难过,有的是因为这一次见面之后就不一定有机会再见面地难过,有的是因为雨势渐大打在脸上。我带着大家在2年前我们拍照的地方,一模一样的地方拍了一张照片。二十多个人在那个地方呐喊:FZU FZU FZU, GO GO GO. 呐喊声响彻整个柴湾青年广场。解散的时候,我和大家说,尽情地去玩吧,别想那么多了,大部分的人是第一次来香港,注意安全。就自己回到酒店,换下西装冲凉。关上门在浴室的时候,卸下所有的伪装和坚强,把所有的情绪随着水慢慢流走。洗完打开手机的时候,几十条的微信微博人人刷了我的屏。我妈妈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样,还怕我想不开,我说没事,我还安慰队友呢。她知道我多看重这一次比赛和付出的努力。然后我还记得的是Ivy,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她说Kio你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队长之一,好好享受比赛,我们现在正在登机飞回上海。,还有就是来自全中国各个地方不同团队的队长还有我们自己团队的校友。一一回复之后,林青跳出来了,她是退休了的队长,我们交谈了很久,也很感谢她的宽慰。只有队长最懂得队长那一刻的心情。在我的队员们出去high了的时候,我默默地坐在房间里回想每一个我们比赛走来的细节,我还是很感激这段时光,让我收获了友谊,也成长为更加坚强的人。
请原谅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来叙事,我是一个记性很不好的人,也不会平白无故就能做到直抒胸臆。在2013年,我是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生活上,妈妈用她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当所有人都放弃外婆的时候,她站出来了。她是很少在朋友圈分享东西的,但是前天我看到她发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惜福的。她觉得能够照顾外婆是她的福气,所以她从不抱怨。每次回家她都会叮嘱我去看下外婆,让我多陪陪她。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我们还能奢求她给予我们什么吗,是该回报的时候了。外婆老喊着说我不要去养老院我不要去养老院,妈妈就说,不去不去,我们不去养老院,我照顾你。T T
学习,我的研究生申请的是Social Work,很多人不解我为什么选择这一个“不赚钱”的专业。赚不赚钱先放一边,我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赚钱之外应该也绝对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每个人都会成长、衰老、死亡。财富、名誉是只能留下,带不走。每个人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个体,有资格也有权利去追求任何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也应该承担起作为人的责任。三年前阴差阳错地进了这个学校和专业,庆幸自己没有因此讨厌和逃避她。是她让我更加热爱自己,更加了解自己。很多问题比如学XX和赚钱并不是一定挂钩和非此即彼的,哪怕学的是历史、哲学、政治就一定说明这个人以后没有赚钱的能力或者不具备成就的条件吗,不觉得。
工作上,虽然没有晋级全国赛,没有去成国家会议中心,没法体会国会的大气磅礴,但是让FZU的名字传播到了以前从未到过的地方。对于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组织成员的融合,组织的成长,项目管理… 这些也是宝贵的财富。所以在今年学校的赛车队找到我帮助的时候,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团队的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样做。
这些成长和进步,因为面临毕业的洗礼而愈发显得珍贵。大学三年让我成为了一个我想成为的人,这样舒服和快乐地成长,是值得羡慕的。但是还有很多缺点,比如拖延症,比如过多的焦虑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书读的还不够多……
最后,回到今天的主题:Who am I and Where I should go. 在这么多的经历后,我慢慢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多不完美,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去哪里。不是每个人天生都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都是边走边想,learning by doing。也许现在没有答案,但是时常问,终于会有一天会知道的。选择一个方向的时候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再困难,哪怕再多人不理解。记得: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