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年,也是我过的最焦虑的一个年。虽然,我很想告诉员工,加油,总会过去的,但压力,透过笑脸还是发散出来。
去年初考察兰可琪,年终装修动工、招聘,一切井然有序的在我的计划之中。我算好了时间,年后可以把一个相对完整新颖的绘本馆呈现给我的家长朋友们。一切被疫情打乱了顺序,今天收到文件再次表明:教育培训行业属于负面清单,延后开门。
那瞬间,等待了半个月的心情,哇凉哇凉的。
我理解疫情,我理解现实,我理解一切的传播风险,可没办法控制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
高额的租金,拖沓的收尾,来不了却也等不及的教师成员,被关在家里不能工作的总部老师,发不出快递的出版社,一分不会少的管理费……每天都在往外大笔支出,却是遥遥无期看不到何时开门营业。
打乱了所有的计划,我努力的想把一件件事做好,却发现很无力。
每天头脑风暴,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让家长借阅绘本,如何解决教师的工作和薪酬,如何保证运营正常,如何尽快的让孩子进行学习,如何推广线上宣传途径,如何保证教师的上课质量……
过了一个不安生的年,有时自我嘲讽:如何不创业,或许可以心安理得的在家享受这漫长的假期。才不会去想,老板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关我啥事……
人就是这样,如果不是投资创业者,永远没办法感同身受来自这疫情所带来的压力。
这是一个教育行业会动荡不安的一年,承担着运营成本的同时,肩负多少人的工资成本投入,多少人失业,多少人转行。
当你的生活出现动荡时,人的本能选择的不是我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是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助我解决生活困境。
这也是换血的一年,跟不上疫情变化的机构,资金周转困难的机构,都将被淘汰出局或人员缩减降薪。
学习,思考,是投资者每天都在做的事,拿起笔整理思路,走路都在思考问题。
寒冬里,一家机构的创新能力,教师团队是否齐心,投资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品牌的稳定性和实际操作性,决定了疫情结束是否能够欢欢喜喜等孩子们来。
我站在寒风之中时,不想假装笑着说:没事,我们机构很好,一点没受到影响。
能装大佬的人,必定不会将此话说出口的。越是大佬,越不用靠佯装“我们很好”掩饰焦虑。
而我,承认焦虑不丢人,焦虑才能想办法解决寒冬里的问题。焦虑,才能驱车出门,和同行讨论风险控制。焦虑,才能使一个机构逼自己学习直播课堂,焦虑,才能使睡懒觉的人起床整理父母课堂笔记。
也或许因着寒风,找到了愿意陪你等待的教师小伙伴。乱世出英雄,它或许因为与众不用就那么拔地而起了。
就像今天,和朋友聊天,她苦笑着说:以前,我坚决不做一对一,又累又烦。现在,我得努力做好一对一,去养活我的机构和员工。却发现,哦,一对一帮助了孩子,还解决了我当下的焦虑。有事可忙,是投资人的幸运。
努力做好育儿这一件事,走到老的事。坚持,就会背后有无数的双手支撑你。
困难总是会被赶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