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问题》这本书是非常有感情的。初中的时候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求甚解地读完了,结果就是有些一知半解。后来听人说罗素“夹带私货”,不适合学习,还推荐了黑格尔的哲学史,那我是没读下去的。等到应该是高中的时候,又听说了《大问题》这本书非常适合入门。于是先是下载的第七版的电子书。待到大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了第九版的《大问题》。那时把书借给了朋友,一直没有拿回来。现在发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第十版,就赶紧收过来了。
可能一些朋友没有听过这本颇有名的简明哲学导论,我还是简单做个介绍:《大问题》这本书以议题为中心,包括哲学的基础(论证、逻辑等)、本体论、伦理学等。而其它入门书籍往往都是以时间线索进行梳理。相较之下,《大问题》比起哲学史般的体例,对初学者可能要更加友好一些。同时,哲学著作本就需要在阅读上付出更多努力,可是国内哲学译著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使得阅读难度直线上升。《大问题》这本书则有张卜天老师精心地翻译,是比较值得信任的。
国内的第七和第九版《大问题》都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印制的,开本较小,厚度也非常“可观”,因为使用胶装,其实翻起来不大方便,特别是你想要放在桌上时必须用东西压着。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第十版,开本明显要比第九版要大,同时是精装硬皮的,精致了不少。因为采用线装,做笔记或者放在一旁参考都非常方便。印刷方面,第九版我记得是黑白的,会更加“典雅”一些;第十版是黑蓝套色印刷,虽然更加精致,不过那个蓝色让我想到了初高中课本,略逊第九版一筹。
接着是原书内容的修改。
首先,原书第十版最大的改动在于版式,比第九版要更接近教材了。每一章开头都有总体的安排,正文间穿插着各种概念、传记和英文的方框(有没有想到高中的政治课本?)。以往也是有这些框框的,不过没有第十版那么全面,也没有专门命名。好处在于体例更清晰了,坏处是看着多少有点凌乱和打乱阅读节奏的影响。
其次,改变主要在于第八章的内容,增加了“理智德性”、“实践三段论”、“元伦理学”、“善良意志”和“中道”。如果有人手上拿着的是更早的版本,还会发现第八章多了一整个“关怀伦理学”的小节。不得不说两位作者十个版本的坚持,实在是用心。作者之一的所罗门在原书第七版出版次年心脏病突发过世,之后的三个版本应该都是凯思林·希金斯独自修改。看她现在还十分活跃,希望未来还有机会看到第十一版的《大问题》。
我在前言看到增加了“解放神学”的内容,但是顶多能说是加入了一点点的思考,并没有把解放神学的脉络做出介绍。这也算是一个例子,虽然这本书有非西方哲学的章节,但还是非常西方中心主义的。我也不大指望通过美国的哲学书来学习中国哲学,但是对于拉美、印度等地的哲学还是很感兴趣的。
总而言之,大问题这本书有些许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国内也很难能读到更好的替代品。如果先前有买过更早版本的书,如果你手上是第九版,还没读过,可以买本第十版的;如果是更早的版本,就算是读过的朋友也可以再买本收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