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婆婆家过年,又一次见识了公公的生活模式:吃饭,睡觉,看电视。。。。。反复循环。且他不是假期如此,而是一年365天日日如此。
公婆以前是做小买卖的,那时候,基本公公大人回家就是甩手掌柜,除了吃喝就是看电视。以至于我生孩后,实在没人看孩子而提出婆婆能不能帮忙时,拒绝理由里有一条:我家老头连菜都不会买,离不开人照顾。
后来得了一次大病,腿脚有了点小毛病,小买卖也不做了,彻底开启了人生漫游模式。白天,吃饭、躺床上看电视、睡觉,反复循环,晚上睡不着开灯看电视。就连家里热水壶没水了,嫩是不喝水也不会去用电热壶烧壶水。
而我的婆婆也是贤惠,任劳任怨,悉心照顾。让我时时看的一愣一愣。
更匪夷所思的是,去探望公公那边的亲戚,他的哥哥和妹妹也全是这个样子。全部床上坐,病病殃殃,聊天的主题也基本是有病吃药之类,干不了活。。。。。。至于有什么病,无心探究。但从精神状态和他们说话的语气神态来看,确实病得不轻。以至于让我怀疑这一大家子是有遗传?还是因为是兄妹,习性都相仿。我甚至想到了,他们的本心是不是只是懒,然后又在正常状态下不好意思床上常躺,以至于潜意识里制造出了这么些病?
因为,明显能行能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啥的完全可以(我公公完全可以),偏偏要一动不动躺着,躺个几年,还真啥也干不了了(公公的哥哥就是这样)。
为啥这么说呢?我妈妈前年心梗,做了支架手术。回家后,修养了几个月,就开始了正常生活。去广场锻炼,做家务。。。该做的一样不少,除了饮食注意外,保持正常生活状态,身体一直还不错。而我公公是脑梗,且平时没有什么不适,心态上却把自己当了成了彻底的病人,躺着成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
而人其实是要动一动才健康的,心态也会影响身体。
不过这里最让我费解的是他活着的意义。
因为是做小买卖,却没有理财意识,没有退休金,基本现在属于没有收入,花仅有的积蓄。所以平日里,也不可能有任何旅游之类的活动,就是满足最基本的吃喝即可。真的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不做任何有点用的事。说不好听的,就是“混吃等死”的状态。日日这样,等着死忙的到来。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对社会还是家庭,不创造一丁点价值。只是在消耗物品和金钱。这样的日子,这样活着,难道心里不会恐慌?
朋友说,夏虫语冰。也许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活着的意义这一说。只是浑浑噩噩的活着。
发现身边一个现象。父母越是有钱的、优秀的,思维也开阔,对孩子往往很照顾,一般被吭老。父母越是穷的,往往还懒,对孩子诸多要求,养老更是理所应当。条件好的父母,往往更体谅孩子的不易。条件差的父母,往往觉得孩子不容易咋了?自己当年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混吃等死,丁点价值都不创造,一日捱过一日,太可怕的生活。而往往这样过的人,生活都很贫穷。且把穷的原因推给世事。
到底是命运创造了他们,还是他们打造了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