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天听着闹钟上班、反复做着同样的事,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对于工作这件事,实在喜欢不起来吧。
正因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工作和休闲。
网上有段子说,不要骂20来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会辞职,要骂就骂那些有车有房有孩子的中年人。很扎心,也很实在,到了一定岁数,感觉是工作是一件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和责任。
这个驱动力是一种恐惧,害怕失去工作后一切都没了保障。
所以丹尼尔·平克说的“萝卜+大棒”式的驱动方式,好像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有似乎很近。感觉在现实中,奖励与惩罚的模式仍然在不断上演。
如此,把2010年出版的《驱动力》读了一读,仍然能够觉察到一些新意。丹尼尔·平克不愧为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承袭行为主义训狗的传统,奖励+惩罚的激励模式一直被使用着。工厂是这样的,在家里也是这样的。人们很容易把一些做法当做理所当然,比如孩子考得好,就奖励钱或者其他。有些父母为了培养情商,学起了西方那一套,做家务给钱的做法。
研究表明,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这种做法传达出的结论是:这件事是没意思的,不好玩的,所以才需要花钱来让我做。结果是,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远离你的目标。无数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里不再赘述。
反过来问,这种激励模式在什么时候有效呢?
丹尼尔平克梳理各项研究后总结,对于确实枯燥乏味的工作有效。所以才会有计件工资这回事。对于需要创造力的事情,这种激励方式只会带来副作用。奖励会让意识变得狭窄,而创造力需要意识变得发散。
丹尼尔平克在他的《全新思维》中曾经预测,未来左脑型(逻辑)的人才将会逐渐被AI所取代,近两年AI的发展似乎正在印证他的预言。他同时提出,右脑型(艺术)人将会成为下一个世代的高收入群体。
商业的激励方式也因此需要进行变革,以更有利于刺激右脑型人的驱动力。这就是驱动力3.0模式。包括自主、专精和目的三大要素。
就自主这个要素而言,国内有个绝佳的例子:微信的诞生。
张小龙当时是Foxmail部门的,看到一款App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点子,于是给马化腾发了一个邮件,结果马化腾同意了。微信的构思就在这一两个小时里被敲定下来了。
这是腾讯对“内部创业”的支持,让员工自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实际上,包括Google在内的众多高科技公司,都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员工,随便他们做什么产品。
这是自主带来的成功。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打通专精、目的、自主三个要素,才真正能从工作中感觉到乐趣。
这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首先,你得要活的明白,这辈子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对你是有意义的。其次,要选定一个领域,通过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去接近你的理想状态。
与此同时,要确定无疑地知道,这不是他人或者社会的期待,而实实在在是自己的选择。
所谓活出自己,大概就是指这种状态了吧。
推荐度:值得看看。
【推荐度分四级:不读也罢,可以一读,值得看看,强烈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