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常常让我与她一起共读一本书。每当此时,我都会回顾自己的童年,以及童年读书的情景。
30年前,我比女儿现在还要小,饥饿的故事正在减少,温饱还是能基本解决的。那时,没有电子游戏,没有平板电脑,没有钢琴,也没有跆拳道,甚至电视机还是比苹果6昂贵的多的东西,玩耍真正是自娱自乐,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所有的游戏方式要靠自创。譬如,弄一块方形的塑料布,用绳子系好四角,从土崖上跳下,哪怕摔的鼻青脸肿、灰头土脑,也是快乐的。可是,没有书读,我的快乐似乎总是不够尽情和畅快,精神的贫瘠实在难捱!
那时,书稀缺的可怜,读书简直是件奢侈的事。凡是有字的册子,对于我,都是极为宝贵和神圣的读物。奶奶那本夹鞋样儿的无头缺尾的厚书,曾伴我度过许多有趣的日子。
一个深秋的上午,天格外地蓝,仿佛透亮的宝石,太阳也显格外的温暖,我正坐在老屋高大的屋脊上,一筐一筐地把花生提上来,倒在房坡上晾晒。偶然的一瞥,发现山墙的“卍”字形砖墙洞里有一卷书,小心翼翼掏出来,很老的纸张,毛笔小楷的竖版字,大约是一本古典小说,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我确实骑在屋脊上看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等到家人喊我吃饭时,才从精彩的故事中跳出。抬头望去,眼前只有阳光幻化成的蓝白相间的光环,一圈一圈,盘旋着、摇曳着,伸向无边无际的远方。幸亏能够抱着屋脊上的石兽,要不,很有可能从房顶上滚落。
因为爱读书,也养成了许多恶习。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彻夜不眠,晃荡的汽车上手不释卷。农村的茅厕也捡过纸看,呵呵!那个年代,厕所的石缝里,往往有书,很有趣的书!正是这些恶习,眼睛很早就近视了,这就是童年给我最深切的烙印,最永久的回赠!现在,女儿看书做作业时,我最关切的就是,姿势一定要正确,光亮一定要适中,万不能早早地戴个眼镜,特别不要把这眼镜当成好读书、有学识的象征。真正的修养不是挂在鼻尖,而是蕴藏在恬淡的眼神中,包含在平静的言谈中,体现在优雅的举止中,像兰香一样淡淡悠长!
上学时,开学第一天,总是期盼发书。那些课本,老师开始讲授时,已经被我读完。新书有种特有的墨香。多少年来,这种香味积淀在记忆深处,不断发酵,愈来愈浓。虽然老师后来的讲解可能更细更深,可我总觉得,一个人躲在土墙角,蹲在石头上,忘记太阳、忘记月亮、忘记花开、忘记鸟飞,心无旁骛地读书,味道更美,更长。至今,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读书实在是件很私人的事!
当读课本已经满足不了疯长的欲望时,我把舍不得吃的桔子瓣、花生酥糖换书看;用表哥送我的精致的洋火枪换书看。堂哥有满满的一箱子连环画,每逢暑假放牛时,我总是和堂哥一起,他的牛偷吃庄稼总是由我去赶撵,只为多看他一本连环画。后来他结婚前,把书分给我们几个小弟,因为躲在家里欣赏分到的书,他的婚礼上,我居然忘记去看头插一朵红花,银盆大脸、皮白肉细、端庄秀丽的花嫂子,可见书实在是美好的!
记得高考前,最大愿望就是考试结束,借几本书,不吃不睡,看上三天三夜。后来书倒是借来了,仅仅看了开头,倒头却睡了两天,长流的涎水,咽湿了半本书。人,在稍有精力的时候,一定要把读书当成坚定的追求!
到外地求学的日子,吃穿由父母供着,自己俨然成了有闲阶级。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买书就是主要一项。毕业回来,父亲到车站接,我的行李比同学的整整多了几箱书,仿佛是赚了大钱的商人回乡,满是得意和张扬。搬运死沉死沉的箱子,辛苦得很,但父亲还是笑了,在他看来存书比存钱更重要,现在,我对孩子的希望也是如此。
后来,有了自己的薪水,买书、存书、读书,乐此不疲。近些年来,给孩子最多的奖励,就是买她喜欢的书,还要郑重其事地写下寄语:
女儿,你也是爱书的孩子,请你记住,无论贫困与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书对于任何人,都是美好的!读书的人面对整个世界,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切也都是美好的!
正如当空的太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