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为一件事苦恼,就是初一的学生太能说话了,在教室里说,下楼的时候说,站队的时候说,走路的时候说,也就是只要有时间就要说下去。下课的时候,我到教室里去带学生,基本上都是人声鼎沸,班干部站在讲台上,歇斯底里般地喊着,但是依然是我行我素。
由于第一周军训,我是从第二周开始上课的,每节课都要强调纪律问题,我们是信息科技课,学生都在坐在屏幕后面,有声音但很难发现是谁在说话,所以很难维持一个好的纪律。
现在真得不愿意用“吼”来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吼”的性格,能用其他方法解决还是尽量用温和的方法,但是“吼”确实是一个非常管用的方法,对老师来而,却是一个不能使用的方法。
上个周日,去参加读书会,去得时候门还没有开,在等待的过程中,听到不远处传来很大的声音,像是在呵责,我便走过去,原来是一个舞蹈机构,正在训练学生走台,只听到老师的声音分贝很高、很刺耳、毫无美感,对这些七八岁的孩子来言,走台应该是一个非常愉悦的事情,而现在却可能成为一种梦魇。
今天上午第四节有课,我提前到教学楼前等学生,走到半路碰到两个学生,他两个是去提前打开微机的,因为我们是云机房,开机的时间太长,开机之后还会有很多机器有问题,我就安排他们两个提前去开机,这样学生进入微机室,就可以直接进行操作了。
走到楼下,等了一会儿,还有不到3分钟就上课了,学生还是没有下来,我只得到楼上去叫,教室里依然是一片喧闹。叫了之后,学生陆续到了楼下,整个集合的过程,一点也安静不下来。为了维护好纪律,我安排三个班干部,分别在队伍的前、中、后,对说话的同学做好记录,并且将原来的四队变成两队,这样更便于观察,对被记录说话的同学,将要接受一些小小的惩罚。
这样安排之后,整个行进的过程,基本安静下来了。然后上楼的时候,我安排三名班干部分别在一楼、二楼和三楼的拐角处,上楼的时候也没有声音了。今天进入微机室,比上节课安静了很多,然后对行进过程中讲话的同学进行了罚站,我通常会让学生站5分钟左右,然后找理由让他们坐下,整个过程下来,课堂的纪律好多了。
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又有部分同学管不住自己,尤其是我在讲台上演示的时候,后来我又想到一个办法,因为我安排了五个课代表,当我演示的时候,我让五个课代表站立,便于观察,这样一来,基本上没有敢说话的了,当然站立的时间也就两三分钟。
学校是一个公众场合,教室也是一个公众场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在公众场合保持好的修养,但是我们的学生很难做到,这与从小的经历也是有关的,我们作为成年人,从小没有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是有责任的。今年也是屡屡出现在高铁上孩子吵闹的事件,其实也是反映了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没有跟上,在公众场合,孩子吵闹的场景随时都在发生。
下课我走在去餐厅的路上,初一的孩子们也在排队向餐厅走,长廊里依然是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不一会儿,学生会的同学就位了,一点声音也没有了。这让我感觉到一种病态,我们的孩子总愿意被人管着,也许他们的修养从小就是被管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所以,一旦没有管束,这种本性又暴露出来,这样的修养能称得上修养吗?
转过墙角就是餐厅,外面是安静的队伍,餐厅里面的却是异常的嘈杂。一个门就成了两个世界,这也许就是是本性与教养。
人生最高的修养是不失自我,不失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拥有最高修养的天性。该说话的时候要铿锵有力,不卑不亢。不该说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有礼。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高压式的管理不是最好的方法。今天使用的方法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决不是最好的方法,或者说是最笨的办法。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研究如何找到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法,如何找到更合适的教养方式,这永远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