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毛姆简介
2、有意思的句子
3、故事概述
4、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主题:理想与现实(现实中工作与诗意的生活的比重),活着的意义或者说我认为的成功
1、毛姆简介
-
英国的一位小说家,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经典代表作有《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
-
10岁前父母双亡,小时候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是被同龄人欺负,性格孤僻敏感。中青年时乱七八糟做过很多职业。晚年几乎获得了欧洲文学界所有的荣誉,91岁逝于法国。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着他的偶像王尔德的一句话: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2、有意思的句子
-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王尔德(那么他们说的生活是什么?暂时不知。即便整本书似乎都在阐述何为生活,我也还是没有get到。没关系,我暂时并不在乎也不渴望他们眼里的那种生活,我自有生活要过。)
-
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去一个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同样的,什么是成功?要回答什么是成功,取决于你认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他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但他毫无疑问也是一个枯燥无味的普通人,他几乎等于零,在他身上,你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一个人,你可以欣赏他的品性,却不必和他在一起。(点赞,可欣赏的人太多,值结交的人必须有趣)
-
我的朋友们,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他们不再能带给我惊喜,当我们遇见,我就知道,他们会说:老样子。(哈哈,瞎说大实话)
-
女人心中的爱,往往都只是亲昵和安慰。(那并不是真的爱,因为她们心软脑子笨)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就像藤蔓可以攀爬在任何一颗树上。当一个姑娘随便嫁给一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这最终都被证明是妄想。(所以要在一开头就选好)(这话不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部分女人越来越好了,她们的心还是一样的软弱和温暖,但是脑子也已经聪明灵秀得不得了了,所以这个观点有点意思,却也不是特别适用于眼下,当然有少部分女人还是一样笨,但这又能多说什么呢?)其实这种感情不过是衣食无忧的满足,财产殷实的骄傲,家庭圆满的得意,以及受人爱慕的喜悦,女人赋予这种感情精神层面的价值,只是出于一种无伤大雅的虚荣。但这种感情很容易被击碎,被一段新的激情所击碎。(犀利,括号里的内容是我添的)
-
你没考虑女人的好奇心。(哈哈,多么直白和洞悉女人的话)
-
为什么漂亮的女人总是嫁给无趣的男人?因为有脑子的男人不娶漂亮的女人。(哈哈,现在不完全这样了,也许以前也不完全这样,现在女子是既漂亮也聪明了。)
-
女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恶习,就是愿意和任何倾听她的人诉说自己的私事。(哈哈,笨女人才会这样吧)
-
爱让一个人比原来的自己更丰富,也更贫乏。(围城嘛,刚好下本要读,嘻嘻)
-
作品见真我,哪怕是一个人最漫不经意的创作,也会泄漏他内心深处的秘密。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只让你看到他希望别人接受的一面,你只能凭借他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对他有所了解。(这个我倒是会首先抛出自己的弱点,要则留不要则走)
-
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很看重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如果我们的看法没有影响到他,我们就很讨厌他。我想,这正是人性虚荣最痛的创伤。但一个人怎么可能完全无视他人的意见?(是在感叹主人公完全无视别人的看法)(犀利的洞察,现在我特别难于接受别人对我的输入,但同时我还是特别在意自己对别人的输入,这也就是我深感此洞察犀利的原因。因此,一方面对于别人对我的输入,保持不需要赞美、审慎接收批评的态度,任何感兴趣的观点,在未经自己体悟的前提下,不吸收;另一方面,认可别人的想法,拥有那样的想法是他的使命,不分三六九等,也不试图说服任何人,除非我们想共同进步。)(但总的说来,就第一方面,我所坚持的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还是有点脆弱,我是有自我意识的,但不是那么强烈,当然我也不想那么强烈,那太怪了,我不想要那么怪,做一个性情中人是我的愿想,不管那么多了)
3、故事概述
-
我的概述:主人公叫斯特里克兰,男,四十来岁,有妻有子,证券经纪人,家庭氛围和经济过条件都过得去,但他性格古怪。突然有一天抛弃了家庭和事业,孤身一人去了巴黎,因为他想学画画。在巴黎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的性格也由原来的古怪渐渐显露出难以相处的令人憎恨。谁知道他一个人在孤苦的日子里承受着什么,还是他只有快乐?反正他学习着画画,自己琢磨着画画的技巧。又过了些年,他跑到了一座孤岛上-叫塔希提岛,本来就是孤岛了,他还住到林子里去,最终在自己的木屋里画出一幅惊为天人的巨作。最后得了麻风病,死了,但是他要求妻子把他的终极版画作整个地烧掉,妻子按他说得做了。他生前鲜有人认同他的作品,慢慢地人们认识到了他的伟大。
-
导读的概述: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他勾引朋友的妻子,导致她自杀,这些都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终于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鸡有……
-
通过对比,我发现同样用尽量少的句子,自己还是不会总结故事,还在学习中嘛可以理解。导读的概述明显更紧张更有吸引力,感觉还是导读那个人读得更透一些吧,我这个纯属喝酒嗑瓜子的扯淡,但这又何妨。
4、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主题:理想与现实(现实中工作与诗意的生活的比重),活着的意义或者说我认为的成功
-
毫无疑问,这本书的书名就足以给我成吨的冲击--《月亮与六便士》,只要你听到了这个名字,并且曾经有过理想与现实的思维冲撞,自然地就会渴望拿起书来读一读。月亮,圣洁的理想;六便士,泥淖的现实。首先表明,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而不是读完之后,我开始了考虑理想(究竟自己是没有理想的,所以在我心里它就暂时叫诗意的生活吧)与现实该有的取舍,现实中又有工作和诗意的生活两部分,之前诗意的生活是压倒性,或者说五五开吧,总之是强烈的,工作像是不受宠的妃子,现在我却粗略地把工作和诗意的生活的比重定为了6:4,比重可能会变,但工作毫无疑问将至少占去一半多点。我的想法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转变,是我在意的,也是很简单的转变,我必须诚实:“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强烈的对理想的追求,导致他在巴黎过得完全不像个人样,几近要死去了,这样的生活我已然不想拥有,无论给我多么圣洁的心灵和高贵的思想,我也绝不能以舒适的生活作为筹码,此时我宁愿保持这种笨的状态。紧接着当我知道他要去岛上的时候,我内心产生了可怕的感觉,就是可怕,当你把自己假设成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我感受到的就是可怕,并不是高贵地遗弃了这个世界,而是被世界遗弃了,我害怕这样。他完全脱离了外界,他真得不需要别人的赞美,而我真得不敢这样,我眼下所做的任何事情,无非是想塑造一个别人眼里觉得还不错的行为,我所试验的我,无非是想塑造一个别人眼里不算太糟糕的我。想到这里,我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我并不是那么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是比较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尽量结识少量的人,但冥冥之中还是希望得到认可。好像书里也没讲什么大道理,但这个故事就像一个大刀,紧张却又缓缓地向我砍来,正是这份害怕让我感觉我着着实实是个普通人,从未有过的强烈认识到自己是个的的确确的普通人,我不必那么放肆地渲染自己脑子里所谓的诗意生活,我应该审慎地决定工作和诗意的生活的比重,踏踏实实地过活,别想太多。其实书里的那把大刀是艺术,让我恐惧的就是艺术,艺术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但我确确实实认识自己的粗蠢,不可能和艺术结缘,也不愿去结识艺术,只想要诗意的生活。那么,放开一万步,我是否敢为了人人嘴角上说的理想拼一把,我试想了一下,想的是也许要等我真得“废”了,瞎了、聋了、哑了、双腿截肢了、软骨了......也许是临将死了,我才会去彻底地去追梦想。”那么关于理想与现实这个主题,我也描述不出何为理想何为现实,属于个人的感受,我应该是放弃了理想,接受了现实,现实有分工作和诗意的生活两部分,工作占六,诗意的生活占四。(但还是那句话,究竟我有理想吗?我怎么感觉自己压根没有呢?)
-
到这里,我上面提到的对活着的意义,也就是何为成功也有了点新感受,其实这个也是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到的,并非读完之后再去琢磨出来的:我慢慢地去感知,有一种强烈的曾令我生厌的感知慢慢流淌出来,我所认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去寻求活着的意义,就这样随着众人的洪流活下去,也许我会有一个妻子也许不会,也许我会有自己的孩子也许不会,但我总是在努力地工作,我会给自己或者妻子弹吉他,一起郊游一起旅游,我会自己学或者教孩子书法(因为暂时就这两个想学的爱好,勿笑),陪他们往脸上涂鸦,惹妈妈生气。我明白我的胆量,我明白我的智慧,我无论有多大的幻想,我的上限无非是比较诗意地活着。人生十分,工作六分,诗意生活占四分。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和大多数的人生活一样,毫无特别之处,也许应该说肯定我会受气,但焉知非福,这样的生活是提前宣判了人的死刑吗?应该不是吧,只要有诗,生活便不会死,我也十二分地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不要与众不同也要不起伟大,只想尽可能地拥有幸福感。(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幸福不一定非得是快乐)书中所描述的自由与人的自然的天性,也许你真正抵达的那种状态的时候会发现真得很美,但是抬起一只脚朝那里去便需要无穷和永不回头的勇气,因此这就像天堂,都说那里很美,但没有多少人情愿冒着死亡的风险抵达那里。有可能真是美,但远远望着,心里却是恐惧。那么千百年来,所有理想主义者心目中的生活,或许有一天真得会到来,但不是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其活着的使命所在,也许我们会嘲笑有的人脑子笨活得糊涂,也许我们会羡慕有的人超凡脱俗,但那都不是我,我们可以朝着任何一个方向塑造自我,我们不必对任何同类的活法抱偏见,活下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大多数的人类将活得幸福,然后全部的人类都将活得幸福,那一天真正到来时,我们任何一个活过的人都是功臣。也许,成功就是幸福地活下去?
-
此外,读书一定要珍惜读书现刻的感受,整本书读完之后,某些灵感性的东西也随之淡去了,那些被激起来的在你脑海里闪过的念头一定要记下来,倒不一定这些念头非要有什么指导意义,可是但凡闪过便值得纪念,唯其称之为闪过所以一去难回,将来若再因某些东西触发了相同的感受,便是自己与自己的惺惺相惜。当然,读完之后的感悟算另一回事。
2018年2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