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历史其实具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指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包括具体的事件、思想等。
第二个层面是指对以上所发生的一切的记载,包括具体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个层面是指人们对以上两个层面的总和的认知,包括具体的对于历史的认识方式和角度等。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是这么一本关于历史的著作,它以万历十五年这段历史长河中极其微小的片段为切入点,见微知著,由点到面,由人及事,由事及理,向读者传递了对于整个中国封建史的基本认知,体现了作者宏大的历史观。
本读后感以“重塑历史观的《万历十五年》”为标题,其实抓住了这本历史作品的核心意义---不仅要了解历史的事实,还要树立科学合理而全面的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的一条叙事主线便是当时万历皇帝治下的几大历史人物,本文对于《万历十五年》中重点叙述的几个历史人物的定位也比较准确---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既柔且弱”,首辅张居正“轰轰烈烈“,张居正的继任大学士申时行就像一个“和事佬”,武将戚继光“精通政治,最后仍不能逃避政治中的现实”。
对于其中的大学士申时行这个历史人物,笔者表述了自己对于这个人物的认识,颇有见地“但在我看来,一个朝代需要这样的人。他并非毫无抱负,也并非毫无认知,只不过在看清现实后,他选择了自我隐藏”。
文中还专门提到《万历十五年》最后一章中作者黄仁宇对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历史的评价,并列举其中最核心的观点,这些观点恰恰体现了著作者非同一般的历史观。
文尾写:“在《万历十五年》里,我认识了6个人,也重新认识了历史上的中国“。这是阅读这本历史著作的不菲收获。推荐品读。(晴望有雨)
《骆驼祥子》: 如果我是祥子的好朋友,我有6次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成功塑造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他想通过勤劳的拉车,买属于自己的车、过安稳的生活,但现实的悲惨遭遇使祥子在经历人生波折后梦想破灭。
这篇书评,角度新颖,立意明确。作者以祥子朋友的身份介入作品,通过上帝视角分析了祥子生命中的6个关键节点。作者分别站在上帝视角和祥子的角度分析了祥子所做出的每一次选择的原因和逻辑,而正因为祥子的单纯和质朴,其悲剧的命运注定无法改变。祥子就像每一个普通的我们一样,被时代的巨浪裹挟,凭借自己的良知生活着。
祥子是由农村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有着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目光狭隘,他只是想凭自身的努力在城市生活下去,他没有文化,以卖力气为生,他的崇高理想就是努力攒钱买车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力车夫。在奋斗的过程中,祥子承受了三起三落的连续打击,受限于狭隘的眼光,屡败屡战后,其愿望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击碎。这使祥子失去了为人的信念,完成了旧社会人变成鬼的蜕变,他辨识不清错对、好坏,以至于最终自暴自弃。
身处在那样一个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注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个人朴实的愿望注定会是种奢望。就如书评作者文中所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推荐品读。
@墨海青灯 点评
文言典故常常廖廖四字,但展开其背后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总能带给现代的我们以启迪和激励。本篇撷取和串连三则古代用典,是以“创作与人生” 为观点,行文清哳了然,有理有据,且结构完整。
文章列举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韩愈的“不平则鸣”和欧阳修的“穷而后工”,三者都揭示了创作与人生的关系,“愤”“不平”“穷”,既是创作者的遭遇,也是创作者人生的体验。它们虽来自不同的朝代,却也一脉相承。
创作离不开真实的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才会有有血有肉的文章。你的感受越深,创作的力度就越强。作品的寓意也就深刻。这对今天的创作者仍旧有借鉴。推荐。
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