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深夜,一个身着汉服的女孩突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脱掉衣物,沿着观前街一路裸奔……据说人群拥挤一眼都望不到头,交通因此瘫痪,没多久此事就刷屏了朋友圈。
紧接着,相关视频在网上疯传,成为了茶余饭后谈笑的话题。
就在此事发酵之时,自称当事者男友的人出现,他说自己劈腿后,女孩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而后又接连遇人不淑,被渣男骗光了钱财。
可是,即便是当事人男友的澄清也并没有让普罗大众对于裸奔女孩仁慈一些。不少网友表示,即便是受了情伤刺激也不能选择自我毁灭式的处理方法,直呼不自爱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个人承认,如果在街上看到裸奔的女子,我第一反应是有伤风化。但不认同是一回事,嘲笑起哄甚至是诋毁侮辱就是另一回事了。
女孩做出了不妥的事情,她自然会受到相关的处罚,于是,在事发后不久,女孩被当地公安机关带走接受调查。
但相比一个在精神刺激下行为不当的女孩,那些拿着手机猥琐偷拍起哄大笑的围观者,难道就是正义善良的么?
在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围观者中,但凡有一个不仅仅是带着冷酷看客面具的善意人,但凡有一个人能上前给女孩批件衣服的良民,事情也不会发展至此。
心理学上说,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去个性化”。指围观者在碰到奇特事件的时候,猎奇感会促进肾上腺素分泌,感到自己“被唤醒”各种情绪也会随之加强。这种情绪会激发潜意识的恶意,这是因对个人感受的极致刺激的追求所产生,它吸引了大多数人驻足观看,而且潜意识期待见证这个极端的时刻。这也解释了在碰到有人跳楼的时候,真正担忧阻止的人比起哄跳楼者“快跳”的人更少。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群体中的个人会觉得其在集体中的行为是不需要负责任的,因为隐匿在群体中的个人,不易作为特定个体被辨认出来,对于集体行动的责任是模糊且分散的。
所以,“很多人都这样做所以我这样做也无可厚非”的观念造就了一起起“从众”导致的悲剧。而在悲剧发生后,个体仍然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甚至觉得法不责众,可以免于处罚。
1974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表演了最著名的一次行为艺术。
她先将自己麻醉,然后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72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鞭子等危险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对她的身体进行任意摆布。
由于作品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玛丽娜承诺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当玛丽娜赤身裸体暴露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人们开始肆无忌惮。一开始大家只是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见她毫无反应,慢慢地,有人胆大起来,开始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
有人给她的裸体拍照并把照片塞进她的手里;有人用玫瑰花的刺扎她的肚子;还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一名男子用剪刀剪开她的衣服;
人们让她抽烟;人们在她的身上乱涂乱画;一名男子将饮料倒在她身上;她被绑在椅子上;甚至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好在最终被他人阻止。
在被人施暴的过程中,玛丽娜眼泛泪光,内心也充满恐惧,但是她始终没有做出反抗。
她的身上满是人们留下的各种痕迹,她留下了眼泪……这件作品持续了6个小时……作品结束后,她站起来,走向人群。这帮制造暴力的“暴徒”担心遭到报复,都开始四散逃跑。
这件行为艺术看似惊世骇俗甚至荒诞不羁,但它却不仅考验了艺术家本身,同时也考验了周围看客的道德底线。
结论是惊人的:所有人都施暴,几乎没有人给予拥抱。试探越来越大胆直至置她于死地,都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暴露出来的人性中最恶的一面。可以说,这6个小时足以看透人性中的黑暗,深以为然。
潜藏在人类并不太深处的丑恶,一旦有了土壤就会快速滋生蔓延。所以,作为普罗大众,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给这样的丑陋培育土壤。
最后附上玛丽娜的一句话:“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然而,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在当下时刻的重要性。”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