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7-16-分享《哲学的慰藉》读书稿

2023-07-16-分享《哲学的慰藉》读书稿

作者: 心灯初燃 | 来源:发表于2023-07-15 17:09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哲学的慰藉》,之所以分享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迪。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一些内容和个人的阅读体会。在分享之前,先介绍一下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兰·德波顿,生于1969年,十八岁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学的是历史专业,他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好在就是学业宽松,时间自由。他妈妈给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书店办了一张会员卡,可以随便买书、看书。所以,整个大学期间,他主要依靠大学图书馆和附近一家书店随心所欲的学习,自学成才。在大学期间的这段经历,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底蕴,也培养了卓越的文字能力。

阿兰·德波顿提倡平民化的文艺和哲学,他认为读书并不是为了成为学者或专家,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是为了给普通人一种生活的新思路和新态度。

作者写这本《哲学的慰藉》,主旨是打通哲学巨著和日常生活之间的隔膜,让哲学走进普通人的世界。

那普通人为什么一定要学哲学呢?

周国平在推荐序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其中有一些是可改变的,有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

作者选择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面对6种人生困境的所思、所想、所行写了这本书,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缓解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苦难,得到精神上的解放。书中写了6种人生慰藉,开篇写的是

苏格拉底——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伊壁鸠鲁——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塞内加——对受挫折的慰藉

蒙田——对缺陷的慰藉

叔本华——对伤心的慰藉

尼采——对困难的慰藉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借鉴哲学家的智慧疗愈心灵。我从书中选了2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分享给大家。

首先,和大家分享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

伊壁鸠鲁是哲学家中的一个特殊人物,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痛恨享乐,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而他却致力于追求享乐,他把口腹之乐、悦耳之娱、窈窕倩影等等全部归结成善的来源,他的哲学观点很受有钱人的喜爱。伊壁鸠鲁虽然很受富人欢迎,但他的快乐主义哲学和金钱没有任何关系,他的生活很简单,他一顿饭只需要面包、蔬菜、橄榄油就足够了,为了防止人们在追求快乐的道路上走错路,他列了一份快乐清单,根据需求的自然性和必要性的不同,把人的需求划分成三类:

自然而必要自然但不必要既不自然又不必要

朋友豪宅名望

自由私人浴室权势

思想宴饮 

食物、避风雨出、衣服鱼、肉 

伊壁鸠鲁认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需求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局限的,真正能带来恒久快乐的是第一类需求,也就是说,真正的快乐对物质依赖有限,超出一定限度后,财富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缺少钱财并不是影响快乐的真正因素。

伊壁鸠鲁教我们如何寻找幸福,塞内加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

塞内加有一句名言——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塞内加一生悲苦,他出身豪门,却命运多舛,20岁出头就得了肺结核,缠绵病榻6年,精神抑郁到几乎自杀。等身体康复后从政,仕途不顺利,无辜遭受8年流亡之苦,后来又违心当了尼禄的老师,15年后,尼禄又下令让他在妻子和全家面前自杀。

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周围的人就哭成了一片,塞内加却说了一句话:“你们的哲学都去哪了”,你们跟着我学了一辈子哲学,在关键时刻、用到哲学的时候,我没有在你们身上看到哲学,你们的哲学都去哪了?他说:“当然,谁都知道尼禄残暴成性,他弑母杀兄之后,只剩下杀师了”。他的这种对待无常、对待死亡的镇定自若的态度,得益于每一天的训练。

他跟尼禄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尼禄动不动就杀人,所以塞内加身边经常有朋友被拖出去喂老虎、喂狮子,所以他说:每当有人在你身旁或身后倒下时,你要大声喊:“命运之神,你欺骗不了我!你要趁我不备扑到我身上,我知道你的计划,诚然你打击了别人,但我知道你的目标是我”

他时刻都在准备着失去钱财、官位、权势甚至生命的时刻,所以他能坦然接受一切可能的发生。

他的理论核心就是:“挫折必不可少,所以每一个人要做好准备”

这是塞内加的核心思想。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哲学虽然不能教你成功的秘诀,但却可以给予你追寻成功的动力,虽然不能让困难消失,但是却能给予你直面困难的勇气,虽然不能战胜挫折,但是能教你如何面对挫折。

人生无常,总要经历些苦难,佛说:人有8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而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这种苦难,是需要哲学给我们做个向导的,而我曾经就从这本书中得到过指引、获得过力量。

美好的事物要分享,我也希望每一个现在面对困惑、或者将来有可能面对困惑的人,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抚慰心灵的支点,体验更多生命中的快乐,当然,我更希望每一个人永远都不会面对这一刻,也希望大家永远幸福快乐、万事顺遂。

相关文章

  • 读《哲学的慰藉》

    这是我们的第十七次读书会,当看到这样一个书名,有点感觉我们选读的书似乎超越和脱离了我们生活的轨道,当读完这本...

  • 读《哲学的慰藉》

    一、为什么读这本书? 忘了这本书是自己买的,还是家里本来就有的。大约放了很久吧,印象不深了。但是从工作后遇到困难就...

  • 读《哲学的慰藉》

    以前也读过哲学读本,都不如这本亲切~阿兰是个很讨喜的作者,把深刻的道理讲的不那么“高冷”。书已读完,缺了盘...

  • 我读《哲学的慰藉》

    波爱修斯,古罗马最后一位哲学家,中世纪经院哲学开山鼻祖,祖上三代是罗马执政官,元老院贵族中的贵族。西罗马灭亡后,辅...

  • 读《哲学的慰藉》有感!

    《哲学的慰藉》是英国的阿兰•德波顿写的。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樊登读书听到的,听了一次就果断买了这本书。 “哲学”,...

  • 读《哲学的慰藉》序言有感

    大学时有幸看过才子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当时真的觉得那些先哲们实在伟大,有许多话语似乎都说到了人心里。...

  • 《哲学的慰藉》

    这本书看的囫囵吞枣。 主要讲的是,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

  • 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是一位笔下极富灵气的作家,博览群书并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出生于富裕之家的他没有世俗琐事的羁绊,...

  • 哲学的慰藉

    今年七月是一个苦闷痛苦的日子。无意中在微信读书,看到这本书——《哲学的慰藉》,[英]阿兰·德波顿,资中筠译,上海译...

  • 哲学的慰藉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1969年出生于瑞士,上大学期间,整天呆在图书馆和附近书店,博览群书,内容涉及心理学,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7-16-分享《哲学的慰藉》读书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xi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