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卷11天下诗解3墨者意是其行则非枯槁不舍求之不得
题文诗:
墨子称曰:昔大禹之,堙堵洪水,决江河通,
四夷九州.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禹亲自操,橐耜九杂,天下之川;腓也无胈,
胫亦无毛,沐以甚雨,栉以疾风,置立万国;
禹大圣也,形劳天下,而能如此.使后世之,
墨者多以,裘褐为衣,跂蹻为服,日夜不休,
自苦为极,曰非如此,非禹之道,不足谓墨.
相里勤之,墨学弟子,五侯之徒,南方墨者,
若获已齿,邓陵子属,俱诵墨经,背谲不同,
相谓别墨,相訾坚白,同异之辩,觭偶不仵,
之辞相应,以钜子也,为圣人皆,愿为之尸,
冀得为其,后世传人,至今不决.墨翟之与,
禽滑厘也,之意则是,其行者非.将使后世,
墨者自苦,以腓无胈,其胫无毛,相迸而已.
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
好治者将,求之不得,其虽枯槁,不之舍也,
才士也夫!欲治天下,自苦悖情,不得其门.
爱己爱人,推己及人,亲亲富民,方得天下.
【原文】
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29),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30)。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31),而九杂天下之川(32);腓无胈(33), 胫无毛(34),沐甚雨(35),栉疾风(36),置万国(37)。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38)。”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39),以跂蹻为服(40),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相里勤之弟子(41), 五侯之徒(42),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43),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44),相谓别墨(45),以坚白同异之辩相皆(46),以觭偶不件之辞相应 (47),以钜子为圣人(48),皆愿为之尸(49),冀得为其后世(50),至今不决(51)。
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52),其行者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53)、 胫无毛相迸而已矣(54)。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55), 将求之不得也(56),虽枯槁不舍也(57),才士也夫(58)!
【译文】
墨子宣扬说:“过去大禹堵塞洪水,疏通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川三百,支流三千,小沟无数。禹亲自拿着盛土的器具和掘土的工具,而聚合于天下的河流;累得腿上没有肉。 小腿上没有汗毛,暴雨淋身,疾风梳发,安定了万国。禹是个大圣人,他身体为民劳苦到如此地步。”使后代的墨者,多用粗布做衣服,穿着木屐草鞋, 日夜不息,以吃苦耐劳为准则,并且还说:“不能这样,不是禹的道,不足以把他称为墨者。”
北方墨者相里勤的弟子,伍侯的门徒,南方的墨者苦获、 已齿、邓陵子一派,都诵读《墨经》,然而却相互背离相互矛盾不相同,相互指责对方是“别墨”;以坚白同异的辩论相互诽谤非议,用奇偶不合的言论相互应对;把巨子当作圣人,都愿意奉他为师主,希望为他的后世继承人, 但至今没有决断。
墨翟、禽滑厘的心意是好的,但他们的作为却是错的。他使后代的墨者必定要刻苦自励,搞得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没有汗毛,相互争进罢了。这样乱天下有余,治天下不足。虽然这样,墨子是真想把天下治理好的人,即使求之不得,虽然累得形容憔悴不堪也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一位有材之士啊!
【注释】(29)湮:同堙,塞。(30)四夷:四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31)橐(tuó):盛土的器具。耜(sì):掘土工具。(32)九:本作鸠,聚集,杂:同匝,合。九杂:聚合。(33)腓(fei):腿肚子。胈(bá):汗毛。(34)胫(jīng):小腿。(35)沐:沐浴,淋雨。甚雨:暴雨。(36)栉(zhì):梳头发。(37)置:建立,设立。万国:许多地方。(38)形劳:身体劳苦。(39)裘:兽皮。褐:粗布。裘褐:粗衣。(40)跂(qí):通屐,木鞋。 蹻(jué):草鞋。(41)相里勤:墨子后学,为南方之墨学的代表。(42)五侯:墨家弟子姓五名侯。(43)苦获、已齿、邓陵子:皆墨家后学。(44)倍:通背,背离。谲(jué):矛盾,相反。(45)别墨:墨家中的非正统的派别。(46)坚白:见《齐物论》注。訾(zǐ):诽谤,非议。(47)觭(jī):通奇,单数。偶:双数,仵(wǔ):通伍,合、同。应:应对,对答。(48)钜:同巨。钜子:后期墨家团体的首领。(49)尸:尽死。(50)翼:希望。(51)决,决定。(52)意则是:用意是对的。(53)相迸,相互争进。Beng(54)天下之好:爱天下。(55)求之:救助天下。 (56)舍:合弃。(57)才士:指贤能之士。即国家的有用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