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生的那代人,在长辈的眼里,我们是带着责任田出生的,那些在集体干活挣工分,提着篮子去队上分红薯、分萝卜的事已成了历史。我们是被家长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第一代人,而我们的父母却是接受计划生育的第一代人,我们再也成不了别人的七大姑、八大姨,顶多能当个大姑小姨之类的。
我们爷爷奶奶还算比较开明,在我的母亲生下我之后,同意了我母亲做结扎手术,后来,我母亲总是说谁家把老二送出去又生了个儿子,我说你们怎么当初没把我送人呀,我母亲也会开玩笑的说,不能送走啊,你是那个谁家送出来的孩子,然后一阵大笑。
儿时的记忆莫过于14吋黑白电视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是86版西游记的忠实粉丝,直到现在我的迷恋程度绝对在儿子之上。那时村里的电视机并不多,每到夏天的傍晚,奶奶就把院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再洒上一些水,干松了之后铺上凉席,把饭做好等着父母回来,父亲到家冲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视机抱到院子里,这时邻居的孩子们早已在这里等了半天。
提到那时候的电视机,不得不提那个年代的电,那时候电量供应不足,农村里的电不是天天有,只有到了晚上10多之后才会把节余下来的补充到农村。而晚上黑天之后到10之前我们是靠村里用柴油发电机发电,这种电电压较低,只有借助一种叫做调压器的东西,才能保证电视机正常观看,如果晚上突然来了高压电(那时我们把220伏的电称为高压电),我会迅速跑到电视旁,啪啪的把调压器的旋扭归零。现在想起来真的好麻烦啊,那时却觉得非常有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上了小学,看懂了80年代中期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听懂了放学之后在村里大喇叭里播放的刘兰芳老师的评书,也认识了家里年画上的明星。90年代初我们流行听卡带,我们记得90年亚运会上的熊猫盼盼,92年我们开始观注巴赛罗那奥运会。97年香港回归整整一天我们都没有离开过电视机,而99年的澳门回归我是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然后我们迎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