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由的灵魂需要自由的爱

自由的灵魂需要自由的爱

作者: EllaZ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07:59 被阅读0次

        以下文章乃是转载,刚结束这篇有关教育,又涉及一点点心理学的书籍,感触颇多,奈何又偏懒,于是在看完之后看书评,感觉这位仁兄写的颇能让我引起共鸣,故盗用一下了。望大家有些警示。(关于看完文中的感受,以下写的很详细,但我个人觉得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倒叙顺序的手法被应用的恰到好处,也非常的吸引读者。)

这本书我只看了大半,便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家人和心理咨询的朋友们听,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叙述这个故事,还要告诉他们,这本书的开头是从哪里开始的,这故事的结构是如何精巧,作者的叙述是如何高明……而他们每一个人听完我的讲述,都对这本书感兴趣,这足以说明《无声告白》的魅力,以及我对它的喜爱。

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呢?从一个十六岁少女莉迪亚忽然在普通的一天失踪开始,然后带出她父母的故事。她的父亲詹姆斯是中国移民的第二代,从小生长在美国,却处处倍受排挤,因为当时处在美国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种族歧视还未消解,黄皮肤的华人在人群中总是显得与众不同,十分醒目。她的母亲玛丽琳是个漂亮自然又平凡的白人女孩,但充满梦想和野心,从小就在物理和化学等男性主导的学科上表现优秀,她渴望成为一名女医生。当如此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是初出茅庐的男老师,一个是对未来充满野心的女大学,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相遇时,他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却又不可得的东西,一个想要融入人群,一个想要与众不同,于是爱情的火花如燎原大火般燃烧起来。

莉迪亚沉溺于湖水,当尸体被打捞上来时,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她的父母,她的哥哥和妹妹都陷落到崩溃的边缘。她的死,谁能负责呢?是自杀?还是他杀?

是期待杀死了她。来自父母的期待杀死了这个少女。她的身上既有爸爸的特质,也有妈妈的特质,她是父母最爱的孩子,但同时父母也对她寄予厚望,将自身无法实现或者无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她的身上。爸爸希望她能够融入人群,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和喜欢的人,总是关注她在学校里的交友情况,给她买一些交友指南;妈妈则希望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因为大四时怀孕中断了医生梦,成为家庭主妇,于是每天紧盯着女儿的功课,逼着她学这学那,送她一堆科学著作,她都十六岁了,还要检查她的作业。

这个家庭故事我们并不陌生,这是曾经和现在无数人都在做的事情——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者心愿先是强加在伴侣身上,继而又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有的妻子在职业上无法获得发展,就一心希望丈夫能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天天跟着丈夫后面逼着他成功。比如有的父母曾经也像莉迪亚的妈妈那样希望成为一名医生或律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梦想成真,于是将失落的梦想强加在子女身上,造成孩子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在网络新闻里,在心理咨询界,我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有的孩子为圆父亲/母亲的北大梦、复旦梦,复读了好几年,最后跳楼自杀。有的父母逼迫孩子选择某一个专业,从事某一个工作,选择某一个更有钱的对象结婚,孩子痛苦不已。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为了孩子好”,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年轻时未被满足的心愿。

当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会怎样?因为孩子天然爱父母,依赖父母,害怕如果自己不乖,父母就不爱自己,甚至不要自己,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开始就为父母而活了,他们习惯以父母的意志为自己生活的轴心,习惯讨好父母,习惯做父母的乖乖孩,习惯接受父母有条件的爱。莉迪亚就是这样的孩子之一,她在5岁时,经历了母亲离家出走的创伤,害怕母亲会不快乐而再次离家出走,于是从此之后学会压抑自己的需要,讨好母亲,满足母亲的需要和愿望,母亲对她的每一个期望都不是她想要的,但是她一一接受了。父亲渴望融入人群,成为受欢迎的人,母亲渴望与众不同,成为独立优秀女性,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无力实现的梦想,却强加在女儿身上,而她假装一切都好,但生活如同酷刑一样鞭打着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灵魂,让她喘不过气来。

有个网络段子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笨鸟,第一种先飞,第二种不飞,第三种就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第三种鸟就是现在很多的父母,他们无法为自己真正活过,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让孩子为他们而活。

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小的时候,也许并不懂反抗,也无法摆脱父母的控制,亲子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等到了青春期,孩子自主意识觉醒了,他们有强烈地“做自己”的需要,于是开始不乖和叛逆,想要一点点挣脱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有的在父母的打压下,又缩了回去,继续做父母想要的乖乖孩,忘记了他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有的终于挣脱了父母的期望,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还有的像莉迪亚一样,用另一种方式即生命在反抗父母的控制,在呼唤自由,从此进入了自由的天国。

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是成为自己的过程,他需要挣脱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个他人也许是父母、也许是伴侣、也许是社会观众。无论他们于我们而言多么重要,我们还是需要成为自己,为自己而活,因为人只能活这一次,不为自己而活的人生就白活了,失去了任何意义。

如何做真正的自己呢?就是不断为自己做选择,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小到幼儿园里和谁在一起玩,大到择业恋爱在哪里安家。选择是“成为我自己”的必经途径,因为选择,我们成了独特的自己。一旦他人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剥夺了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就不能成为我们自己,灵魂会因为不自由而生病。

特别想提一下本书中描绘的历史。除了讲故事,作者也讲了许多美国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白人社会对华人还是很歧视的,白人与非白人之间的通婚很多人是不接受的,同时也是违法的。而那时,女性在择业上的自由度也比较低,工科类的工作都被男性主导着,女孩子在中学还需要学习家政课。所以,可以想象黄皮肤黑头发的詹姆斯和一心想成为医生的白人女孩玛丽琳,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选择组建家庭时,遭遇了多少创伤和磨难。

玛丽琳抛弃家庭,离家出走,追求独立与梦想,是在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也是起源于美国的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让女性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老电影《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夫人愤然出走,跑到纽约追求自己的梦想,留下了父子两,就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而现在的女性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家庭的同时,也可以追求个人的梦想,并不需要抛夫弃子。

书中的杰克是个男同性恋却极力隐瞒,无法向任何人吐露真相,导致他与自己爱恋的男孩之间发生了无数的误会和矛盾。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的,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对同志并不包容。62年伊利诺斯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废除了鸡奸法的州。如今,同性婚姻合法化已在全美实行,彩虹旗自由地飘扬在美国的上空,让更多同志可以快乐地做真实的自己。

对自由的渴望是人性的需要。如果没有一代代人挣脱社会的规范与他人的期待,反抗不公与控制,我们的历史就不会进步,我们每一个人也无法做更自由又真实的自己。

真正的爱,就是给一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你是爱孩子,还是爱伴侣,或者你想要一个国家有更多的爱,就是给予对方选择的自由,给予每个个体选择的自由,因为自由的爱才是灵魂需要的爱。

相关文章

  • 自由的灵魂需要自由的爱

    以下文章乃是转载,刚结束这篇有关教育,又涉及一点点心理学的书籍,感触颇多,奈何又偏懒,于是在看完之后看书...

  • 我的野心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灵魂的自由; 财务的自由; 肉身的自由; 情绪的自由; 爱的自由; .......

  • 写作|需要自由的灵魂

    我为什么要写作?我要通过写作赚钱。你为什么要写作?你热爱写作?你要赚钱?还有其它的原因吗? 我是个单纯的俗人,我只...

  • 孤独的灵魂爱自由

    不知道如何定义自由,却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成熟的人或许会说,自由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却说,只有能做自己想做的...

  • 545  灵魂需要自由

    最近一段时间睡眠不好,早晨五点醒了就不能再入睡,不像以前醒了上完卫生间之后还能睡一觉,现在只能辗转反侧看先生睡得正...

  • 爱,需要自由

    爱,需要自由 文/笑看人生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我被文中主人对自己丈夫的做法深深地镇住了。 文章说女主人经常在...

  • 自由之歌

    自由是灵魂的渴望 自由是爱的源泉 自由是创造力的原始代码 自由是生命永世的追求 自由的人拥有世界上 一切的美好 自...

  • 相爱

    爱与自由是人类最崇高的追求,而最宏大的自由包含在最宏大的爱里。 爱一个人首先爱ta的灵魂,宛若天空与大地,灵魂的契...

  • 写给爱自由的你:

    亲爱的爱自由的你,爱自由的人有世界上最轻快的灵魂,请一定要记住下面的话: 自由=能力-欲望。一个人的自由之路无非...

  • Otc 23,2018

    坚守与自由的灵魂相爱 才是最好的爱 才是有结果的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的灵魂需要自由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b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