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931:关于薛仁贵大败吐蕃的思考:

《资治通鉴》931:关于薛仁贵大败吐蕃的思考: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5-01-05 22:08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郭待封违抗军令,薛仁贵大败吐蕃

【原文】

咸亨元年(庚午,公元670年)

春正月丁丑,右相刘仁轨请致仕;许之。

三月甲戌朔,以旱,赦天下,改元。

丁丑,改蓬莱宫为含元宫。

壬辰,太子少师许敬宗请致仁;许之。

敕突厥酋长子弟事东宫。西台舍人徐齐聃上疏,以为:“皇太子当引文学端良之士置左右,岂可使戎狄丑类入侍轩闼!”

又奏:“齐献公即陛下外祖,虽子孙有犯,岂应上延祖祢!今周忠孝公庙甚修,而齐献公庙毁废,不审陛下何以垂示海内,彰孝理之风!”

上皆从之。齐聃,充容之弟也。

夏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与于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罢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

辛亥,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以讨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

庚午,上幸九成宫。

高丽酋长剑牟岑反,立高藏外孙安舜为主。以左监门大将军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之,安舜杀剑牟岑,奔新罗。

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丁巳,车驾还京师。

郭待封先与薛仁贵并列,及征吐蕃,耻居其下,仁贵所言,待封多违之。

军至大非川,将趣乌海,仁贵曰:“乌海险远,军行甚难,辎重自随,难以趋利;宜留二万人,为两栅于大非岭上,辎重悉置栅内,吾属帅轻锐,倍道兼行,掩其未备,破之必矣。”

仁贵帅所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进屯乌海以俟待封。待封不用仁贵策,将辎重徐进,未至乌海,遇吐蕃二十余万,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

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

仁贵、待封与阿史那道真并脱身免,与钦陵约和而还。敕大司宪乐彦玮即军按其败状,械送京师,三人皆免死除名。

钦陵,禄东赞之子也,与弟赞婆、悉多于勃论皆有才略。禄东赞卒,钦陵代之,三弟将兵居外,邻国畏之。

关中旱,饥。九月丁丑,诏以明年正月幸东都。

甲申,皇后母鲁国忠烈夫人杨氏卒,敕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妇并诣宅吊哭。

闰月癸卯,皇后以久旱,请避位;不许。

壬子,加赠司徒周忠孝公武士彟为太尉、太原王,夫人为王妃。

甲寅,以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御吐蕃。

冬十月乙未,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为左肃机,罢政事。

庚寅,诏官名皆复旧。

【原文华译】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1 春,正月,丁丑,右相刘仁轨请求退休;高宗批准。

2 三月一日,因为旱灾,赦天下,改年号为“咸亨”。

3 三月四日,改蓬莱宫为含元宫。

4 三月十九日,太子少师许敬宗请求退休;皇帝批准。

5 敕令突厥酋长子弟进入东宫事奉太子。

西台舍人徐齐聃上疏,认为:“皇太子应当引进文学端良之士置之左右,岂可使戎狄丑类入侍宫廷!”

又奏,“齐献公(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就是陛下的外祖父,虽然子孙有犯罪,岂应上延祖先!如今周忠孝公(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的祭庙整整齐齐,而齐献公庙被毁废,不知道陛下何以垂示海内,彰显孝理之风!”

高宗都听从。徐齐聃,是徐充容的弟弟。

6 夏,四月,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又与于阗联军袭击龟兹拨换城,攻陷。朝廷撤销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

四月九日,任命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将,以讨伐吐蕃,并且援送吐谷浑各部落返回故地。

7 四月二十八日,高宗前往九成宫。

8 高丽酋长剑牟岑造反,立高藏的外孙安舜为主。皇帝任命左监门大将军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伐,安舜杀死剑牟岑,逃奔新罗。

9 六月一日,日食。

10 秋,八月十七日,皇帝车驾返回京师。

11 郭待封先前与薛仁贵并列,等到征讨吐蕃时,耻居其下,薛仁贵的话,郭待封多违背。

行军到了大非川,将要前往乌海,薛仁贵说:“乌海险远,行军甚难,带着辎重,难以趋利,应该留下二万人,在大非岭上设置两道栅栏工事,辎重全部放置在栅栏内,我们率领轻锐部队,倍道兼行,掩其不备,必定将他们击破。”

薛仁贵率所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然后进军屯驻乌海,等郭待封来会合。

郭待封不用薛仁贵的计策,带着辎重慢慢前进,还没到乌海,与吐蕃军二十余万人遭遇,郭待封军大败,逃回,抛弃全部辎重。

薛仁贵撤退,屯驻大非川,吐蕃宰相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前往攻击,唐兵大败,死伤略尽。薛仁贵、郭待封与阿史那道真仅仅逃得一命,与论钦陵约和而还。

皇帝敕令大司宪乐彦玮前往军中,调查其战败情形,械送京师,三人都免死除名。

论钦陵,是禄东赞之子,与弟弟赞婆、悉多于、勃论都有才略。禄东赞去世之后,论钦陵替代他秉政,三弟将兵居外,邻国都畏惧他们。

12 关中旱灾,饥荒。九月七日,皇帝下诏,明年正月前往东都。

13 九月十四日,皇后的母亲、鲁国忠烈夫人杨氏去世,皇帝敕令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妇并全部前往武宅吊哭。

14 闺九月三日,皇后以久旱请求退位;皇帝不许。

15 闰九月十二日,加赠司徒、周忠孝公武士彟为太尉、太原王,夫人为王妃。

16 闰九月十四日,任命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抵御吐蕃。

17 冬,十月二十六日,任命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为左肃机,免除实质宰相职务。

18 十二月二十一日,皇帝下诏,官名都恢复旧称。


【学以致用】

关于薛仁贵大败吐蕃的思考:

当然,此次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于郭待封,这里有两点值得反思

1,郭待封的人性特征

这是一种“不服”的人性特征,

如果仅仅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服与不服无所谓,要么你拿出更高的本事来证明自己,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但是,从集体的角度,从团队的角度来讲,这种“不服”就会很危险

不服,就会造成沟通有障碍,团队的战斗力会分散,战术的配合会发生偏差,最后导致目标完不成或者失败。

所以,这里面值得注意的不是郭待封的“不服”的人性特征是怎么来的,而是,组织队伍中如果出现这种“不服”,怎么预防?怎么提前做好应对。

2,洞察人性特征,是领导力的基本课题

我曾经遇到过这种类似的现象,只不过情况温和点。

我前文说过,在股权激励的作用下,我一当上管理者(有权限自己拉队伍)就感召前同事过来

他不仅仅是我前同事,还是一个学习组织的哥们(他年龄比我大,但因为时间关系我是学长),同时,他曾经带领过几十号人的经验(他说的,我相信是真的),而我呢,当时第一次做管理。恰好也是因为先来公司原因 ,成为了上级。

那么,问题来了,

他不服的。

他虽然没有任何表现,但是,从年龄、经验、电脑技术能力等等方面,他都有理由不服的,恰好,我感知到了这点。 于是我配合着这种“不服”特性,互相合作还挺好。

那么,回到本文看

薛仁贵为大总管,副将有两位,郭待封与阿史那道真,既然郭待封平时就多次违背薛仁贵的话,那么此次留守的将领怎么会安排郭在后面呢?

这里不是讲薛仁贵做错了什么,因为这里记载的只是历史的一面,但是,从这个画面当中,我们得注意一个现象

在关键战役的配合与执行上,靠谱比能力重要。靠谱,会确保整个组织的成功率变得更高。

相关文章

  • 贤君选将,委任责成,故能有功

    读资治通鉴,唐纪47 在打败朱疵的前夕,原来应邀来帮助唐德宗平叛的吐蕃军队,打劫一番后回去了。 唐德宗认为吐蕃军队...

  • 唐朝吐蕃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名将薛仁贵竟大败而归?

    【一二二三 写历史的工科生】 文:李彦 转载分享请私信,盗文抄袭必究! 长文干货预警! 大非川之战 作为唐朝两百余...

  • 【隋唐025】大唐白袍小将,从军只因老婆一句话,三箭定天山,名扬

    大唐能人辈出,名将无数,种地出身的薛仁贵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战将。 薛仁贵神勇无比,箭术高强。唐高宗李治要测试薛仁贵的...

  • 关于资治通鉴与史记的思考

    我们都看过资治通鉴与史记,虽然他们都是记录历史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说作者不同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司马迁,资治...

  • 大败局

    《大败局Ⅱ》读后感 关于“中国式失败”的思考 企业兴盛或衰落,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他...

  • 吐蕃

    《天龙八部》里,众人说完姑苏慕容家的事情之后,段誉因无意中练习了“北冥神功”而全身难受,保定帝于是带着侄儿来到天龙...

  • 华杉版资治通鉴【1733】口蜜腹剑李林甫。2022-11-05

    14、 十二月二十八日,吐蕃攻陷达化县,屠城,又攻陷石堡城,盖嘉运不能抵御。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 唐纪三十一 ...

  • 读书|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出生河东”是启幕阶段,“征辽成名”是发展阶段,“三...

  • 《薛仁贵》随笔

    只是薛仁贵太出名了,薛仁贵甚至成为一种符号,这个符号聚集了过分夸张的荣誉,也不可避免地凝结了唐代将领的共同缺点。 ...

  • 柳银环

    柳银环,别名柳金花、柳英环或柳迎春,薛仁贵之妻。 薛仁贵偶到柳员外家做苦力谋生,柳家千金柳银环被薛仁贵的侠义情怀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931:关于薛仁贵大败吐蕃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br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