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日)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法》旨在: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简而言之,是为大家解决“如何能读过不忘”这一问题,与其他讲阅读的书籍相比而言,还是其独到之处。
本书打动我的有以下几处:
一、看书评的重要性
自己拿到一本书,很少去看别人写的书评,看书前是担心看了别人的书评会让自己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影响自己的主观判断;看书后再去读书评,又觉得答案已揭晓,缺了兴致。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作者也告诉我们:读书是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就会发现,“原来对自己来说有着某种意义的书,在这个人眼里是这样的”。
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参考笔记本里的书评、相关主题报道和过去写过的感想,一连串的思考能更好地让自己完成思想上的飞跃。
二、读书的流程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才是读书的完整流程。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接下来要说明的“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三、怎样写读书笔记
作者认为写读书笔记不用过于刻板,可以写的轻松易读一些。
比如: 2013年8月5日,我读了《》。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
如果写得这样简单,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了。
反思了自己近百篇读书笔记,有意思的并不多,要么重套路,要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写完之后,很少回看。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他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作者说,谁也不想在结束了繁重的工作之后还要再趴在桌子上抄两三个小时的书。所以,写读书笔记应该尽量从简从速,尽量缩短记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地反映文章的精髓。
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既简略又全面呢?
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遇到内容重复的部分,就摘录更有感觉的一段;对于承上启下的段落也要重点关注;印象非常深刻的话要摘抄下来。
四、怎样在书中做记号
作者建议实施如下“筛选程序”,分阶段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①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 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画线方法: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五、“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写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包括五个要素: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具体步骤:
第一步就是按照前面所说的,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内容要用大一些的字体,写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就是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
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把“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格式案例:
[080715]《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80)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是不容易。
⊙所谓奴隶,就是被剥夺了人权的人。即使是这样,奴隶社会中也存在对待奴隶人性化的情况,奴隶们在饥饿或者生病的时候是可以不工作的。但在现代社会,奴隶就是一次性的财产,被贱买贱卖。 以前的奴隶是长期雇佣制,而现在的则是因为抵押贷款而被人身买卖。为了事后不留麻烦,奴隶们被送去做合同工或零工,被任意驱使。一个人活在世上,最不可或缺的到底是人权还是金钱呢?
“*”后面是摘抄。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
“⊙”后面则是自己的评论,写一些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 这样做重读的时候就不会分不清是摘抄还是评论了。
六、读书笔记重读的重要性
写的读书笔记要定期重读,才能保证读书没有遗忘。如果你决定了要在什么地方重读笔记,却迟迟不能开始行动,不如尝试把重读时间也安排好。
具体做法是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
把重读计划写在日历或笔记本里,可以提醒自己。到了预定的那一天,不管发生了什么,你都会要求自己把读书笔记打开。
重读的效果不仅仅是加深记忆,还可以谱写自己与书之间特别的故事。
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在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场所拍照,拍出来的照片都会有所不同,而过一段时间再去看这些照片,对那个场所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
你可以重读一遍读书笔记,也可以索性重新写一遍读书笔记,这些都是你独创的本书专属阅读法。
如果你真对一本书很有感情,作者建议你在几年后重读时重新做一次读书笔记。
七、主题阅读法
找三本主题相关的书,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系列问题。
举个例子,作者决定把“工作与结婚”作为研究主题以后,会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下列三本书,然后向读者提出他的主观建议。
A:倡导保持工作与生活之平衡的书,作者是一位女性管理者(已婚)
B:讲解如何与异性交流的书,作者是一位大学教授
C:提倡“让婚姻为工作提供助力”的书,作者是一对会计师夫妇
从A、B、C三本书中找出有用的部分以后,用C书来解决A书与B书相对立的部分产生的问题,再以A书的眼光来观察B书和C书中的事例,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但也都大同小异。
总而言之,就是让A、B、C三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由作者来做评判。
作者在主题阅读时,会把自己当作因为某个主题而烦恼的人,每读完一本书、了解过一个观点后都会先做好读书笔记,再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该如何展开文章、发表怎样的观点。
以“工作与结婚”主题为例,作者做了这样的读书笔记:
·A书要点+评论
·B书要点+评论
·C书要点+评论
·论点: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是什么?(要点+评论)
·论点:该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要点+评论)
·论点:没异性缘的人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受欢迎?(要点+评论)
之后三点则是把A、B、C三书中针对某个疑问的信息记录下来,再附上我自己的评论。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请三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一样。经过整理总结以后,渐渐就会得出一个假设——“其实就是这样的吧?”
但这始终是个假设,还需要重读一遍做过记号的内容和写好的读书笔记,来验证刚才的假设。
“但是这样似乎不太可行?” “如果A书写了相反的论点,该怎么反驳呢?” “该怎样付诸行动呢?” 一边反复“与自己讨论”,深刻思考,一边反复修正之前的假说,最后得出能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这种方法也适合用来解决个人问题。
比如,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想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这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
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句话小结:读本书后要重视看书评,尤其是他人写的书评,要博采众长;练习主题阅读,尝试提练论点,形成自己观点:重视笔记重读,制定重读计划,养成重读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