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初仿佛是一场爆发,在我反复挣扎,反复自我省视的2017后的一个大的转变。
从纽约州这样干燥的北方,回到了我潮湿的老家,湿冷的空气钻进了袖口,寒冷得我一抖,我忽然有种我未曾来过这个地方的感觉,似乎有点离开太久,在北方的城市生活了六年了,前多少年的18岁前,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没有什么反抗没有什么挣扎,就是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和音乐,按照今天的话,算是一个宅女,也没有多少朋友,所以仅有的那几个都十分珍惜,倾其所有有时。
离家远去,给了我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我变成一个很多眼里的社交达人,呼朋好友,嬉笑怒骂皆可的人,相对我也理解了十三邀,马东的底色悲凉,俞飞鸿的不期待。这个世界总有一些游戏规则,不说你想要玩好就可以,仅仅是包存自身,你就得学会一些游戏法则,不是你选择如此,而是如此最合适。
回国一周倒完时差,我还在晃晃荡荡,懵懵懂懂间有些不知下一步如何,被学长痛斥在干嘛,赶紧找工作,然后匆匆忙忙改完了中文简历,海投了一番,第三周临时决定来北京就过来面试了,没有想太多,没有什么期待,本着加强对自我认知的想法来到这个北方的城市。虽然经常被朋友吐槽,我实在是太独立了,自己事情都自己解决,没有给男生表现的机会,但是关键时候,我的独立却带着我走过了很多的路,独自一人走美西,完成我游美西的想法,我去了我想去的地方;我想去NGO实习,看看中国的NGO状况,我就去找了NGO的实习,自己来上海实习找房子生活;我想要来北京,我就来了北京找到了工作,找到了房子。我有着自己一双脚,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一种超越依赖他人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曾经喜看很多的书籍,当年并不是很明白有些细节和描述,只是喜欢看那些层层叠叠的情绪和起起伏伏的经历,毕竟我本身就是有些许迟钝的人,凡是都是要慢几拍,有时候不明白只得靠直觉行事,透过别人的双眼看世界,总能看到我这样小城市没有看到的世界,异常的吸引人。曾问过朋友:你选择清醒的痛苦还是糊涂的快乐。直到今天,也只有两三个人给我回答,清醒的痛苦着,而他们的状态在我观察,稍稍有点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的样子,我并不是很明白敏锐敏感的内心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但是确实每一步走得也十分挣扎。或许很多年后,我会明白有些人说看透别说,有些东西不要专研过深。
一年前,忽然印证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对很多事情并不是很满意,对我的所拥有的复杂冷漠的友谊形式不满意,对我的简单粗暴的行事风格不满意,对很多点滴不满。我收到的回馈,让我以为是我的要求过度,那是不现实的要求,但是很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寻找,终于找到了我异常舒适的友谊模式,我们就像锵锵四人行,侃侃而谈,相互关心相互在意,走过很多路,聊过很多话,很真诚没有太多利益成分,不知以后还会不会以延续,但是胜在曾经拥有,特别开心,满意。
2018年有感,加油各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