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给自己做了一个承诺。
要多在朋友圈做分享和输出,但这件事情我做的非常不好,发的频率也不高。
发的时候,也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障碍。
因为之前比较少发朋友圈。
发什么内容,发了会不会有人看,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发的内容没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困扰着我。
事实上也有好几个朋友,不断说我朋友圈发的太频繁了,都快被我刷屏了。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我的超多朋友,已经很少发朋友圈,不在朋友圈活跃了。
所以之前大概有四天的时间没有发朋友圈,但还是重新梳理了朋友圈对我的意义。
//////////
我的朋友圈之前虽然发的少,但没有设置三天可见、半年可见,一直都是全部公开的。
回想很多新加我微信的朋友,发来的消息,都是通过朋友圈对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样的,如果我们加了一个好友,想对这个人有了解,大概率也会通过翻看ta的朋友圈,去对ta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如果这个人分享的多的话,后续我们的互动也会更频繁,链接更深。
朋友圈就像我们的一张名片,向外对别人展示我们的爱好,我们的兴趣,我们的思考等等。
//////////
我翻看了自己的朋友圈,发现去年大概有10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发过一条朋友圈。
我不知道那段时间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样值得纪念、回忆的事情,像是那段时间丢失了表达欲。
丢失了表达欲,丢失了记录,也就丢失了那段生活。
这让我意识到,其实记录和分享最重要的不是让别人看到。
而是从自己的每日生活中发现意义感,这样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更加有意义。
通过持续的记录,
在记录中发现自己,
发现生活,
找到意义,
留下关于自我生活的记忆。
//////////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这里其实就出现了“焦点效应”的错觉。
说我朋友圈频繁的都是我很好的朋友,ta们对我已经很了解了,所以会直接说。
但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在意我发的朋友圈。
看到了没什么意思和价值也就划过去了,
很正常,是我直觉地高估了别人的关注和在意程度。
尽管如此,已经认识到朋友圈的重要性,
知道自己犯了“焦点效应”的错觉,但我还是对多发朋友圈有顾虑。
但有一句话说,一切事情都在前人的经验里,
我们只需要找到、模仿、学习、优化就好了。
//////////
那在我知道的人里,辉哥是非常注重朋友圈分享的,并且写了很多关于朋友圈分享的文章。
于是,通过搜索,我把辉哥写的关于发朋友圈的文章内容,
全部读了两遍,并且摘录了一些金句贴在了书桌墙上。
1、关注那些你更认可的人,那些更加积极分享的人。哪怕他们只是人群中的相对少数,才更有意义,才能获得更多启发。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选择做自己,积极的思考,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属于人群中的少数。
2、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更多的是找到初心。你要逐渐理解到,我究竟是谁。通过一天天发自己的朋友圈,表达自己内心所想。你越来越靠近内心中的自己,身边剩下的是一群认同你,并且能和你平等交流的人。
3、体验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然后尽快分享给更多人。知识本身没有价值,被分享的知识才有价值。希望你能不断分享,不断为身边的朋友创造价值,这会让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益越来越多。
总结来说,发朋友圈的境界就是成为自己,
并筛选出可以平等对话、共同成长以及一起前行的朋友。
说这些,除了对我这段时间,对于发朋友圈这件事情的梳理和改进之外。
同时也希望我们能以自己的方式,持续地去记录自己的生活。
写小确幸日记也好,成功日记也好,拍照片也好。
通过记录,去发现自己的内心,走近自己,也走近每日的生活。
嗯,祝我们都要开心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