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何这样讲?
首先前半句,少年不宜读《水浒》,是因为正直少年血气方刚,易冲易怒,而此书以攻城破狱、打家劫舍为豪举能事,年轻人看多了,领悟了其中就在很多事上融入“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那一套,冲动莽撞,这还叫天下太平?社会安稳、政局安定还要不要?曾有伟人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但那也是有“乱了别人,好了自己”的前提 ,若乱的是自己,好的是别人,那还是不乱的为好。这就是“少不读水浒”的原因。
那后半句呢?孔子曾有言“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年纪大了,就是随心所欲的时候,至于为什么不能读《三国》呢?有人说《三国》充满了谋略权术,是一本教人设套和教人上当的书,其中最杰出的设套专家诸葛亮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临死还套路了魏延和司马懿。如果人老了,还来钻研《三国》那不是更加老谋深算、老树成精吗?安定团结的局面还要不要?换个说法,老头子本来就坏了,再看教人使坏的《三国》那还不得如虎添翼,坏得千奇百怪了?这也就成了“老不读《三国》”的要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