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财经节目,主持人(一位中年老男人)请来两位创业成功的“90后”,带着很多预设好的问题,进行看似讨论性质的“对话”!“对话”结束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90后这股熠熠生辉大放光彩的波涛正在颠覆性地席卷而来。”
比起一些动不动看不惯下一代就贬斥他们的老家伙,这样的结论的确更能振奋我辈年轻人的心。然而,我在观看整个节目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则是主持人对这两个年轻人近乎谄媚地迎合夸饰姿态。他拿这两个年轻人为例,大谈特谈诸如“90”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第一批真正拥有独立自由精神的人,甚至言说“90后”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对这样的言说,我只觉得可疑到近乎有些荒唐了。
首先,请来的这样两位年轻人,他们到底能不能代表所有的“90后”?非要“代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究竟能代表多少人?我们知道,中国人素来喜欢将人划分归类贴加标签,加之代际这一明显的显性特征,再加上之前就已成型的“80后”这一说法,“90后”这一称谓就自然而然地成立了。
可是,不管“80后”还是“90后”,我总觉得,这样的称谓如果仅仅是为了言说的方便,也未尝不可。然而,一旦进入意义的归类,那就有些过于盲目简单粗暴了。这就好比把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一样无知了。
一个人,固然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影响,则来自他的阶层家庭和自我成长。套用一句话,任何时代,优秀的人总是相似的,差劲的人各有各的差劲法。任何时代,优秀的人,总是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不懈地个人努力。这样的人,无论出生在任何年代,从个人生命形态来说,无疑都是相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时代赋予他们具体的生命体验不同罢了。
因此,仅仅拿两个在商业方面暂时“成功”的人,来代表所有“90后”,进而得出具备什么“独立自由”精神的,就有些过于不负责任了。至于说什么“90”后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颠覆性改变,我只有表示“呵呵”了。
我们都知道,很多老一代人,对下一代人都有着天然的拒斥感。这些人总喜欢以自己固化了的思维,对下一代人指指点点,冒充人生导师什么的。这种靠经验累积带来的盲目自大,确实让人无比反感厌恶。更加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经验累积,只不过是几十年间不断重复着一种蹩脚的经验而已。
可是,另有一些老家伙,为了证明自己的“不甘落后与时俱进”,就盲目草率地对下一代人过度吹嘘一味拔高,这样的虚伪姿态,也让人难以忍受。
诚然,很多“90”后,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多了一些貌似“个人主义”的特色,也许很大程度源于网络的影响。的确,在网络世界,许多人确实很“特立独行”够“离经叛道”。可是,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真正进入现实生活时,表现出来更多的则是与自身年龄不相符的世故麻木浅薄无知奴颜婢膝精于算计,更别说具有什么“独立自由”精神了。作为体制内的一员,见多了更多身边的同龄人,以及比我还小的同事后,我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我对那些动不动就“倚老卖老”的家伙们特别反感,后来,见多了一些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后,反而对老家伙们多了几分理解。仔细一想,对于他们来说,多少年形成的三观已定,再改变确实很难,既然这样,也就这样了,不指望他们罢了。
可是,对于这些年轻人呢?难道我们也能轻描淡写地说:既然如此,不指望他们就好了?那到底得指望谁呢?难不成,仅仅指望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两位“成功”的“90”后商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