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其实就是会独立思考、会选择的孩子。
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是父母长期引导和教育的结果。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主见:
1. 从简单的小事开始,让孩子拥有“做主”的机会。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茫然,要不要进学生会、要去哪个社团、选修哪门课、毕业后是考研还是该找工作、留在哪个城市都成了问题。
而在此之前,生活里所有需要自己决定的小事情,他都很少参与。
这就相当于将一个毫无经验、毫无规划的徒步者,推到了陌生的分岔路口。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写道:“孩子需要先练习作出决定,随后才能掌握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
怎么练习呢?就是从简单的小事开始,邀请孩子去做出决策:
出门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
买书时,让孩子选择自己想读的故事;
给了孩子零花钱,就让他自己决定怎么用。
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它们会让孩子感到“我”的力量。
也许他们的选择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是去体验所做选择的自然后果,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正如那句谚语所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
2.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在很多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如果怕孩子乱选、瞎选,家长提前做好筛选和把关。
比如:有限选择。一次只提供两个或者三个备选项,这种方法替代了大人的威胁和命令,孩子少了一分压迫感,多了一分自主感和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相对自由的,于是就会更乐意配合父母。
比如:让孩子选择去哪里玩,把“你想去哪里?”
换成:“附近的公园和乡下奶奶家,你想选哪个?”
虽然只是选项,但“感到”能做选择是很重要的,孩子体验到“自己说了算”的掌控感。
3. 允许孩子与我们争辩。
虽然我们都喜欢孩子不顶嘴、要听话,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往往就需要借助于他们的“反驳和争辩”。
唯有爱思考、敢表达,未来,孩子在生活的难题面前,才会有主见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