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上过课,给大学生上过课,给家长上过课,给中小学老师上过课……这次,是给大学老师——其中大部分还是博士或教授,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当初如果不是吴院长“骗”我说是给年轻的辅导员们做个分享,我怕是要忐忑和心虚了。确切地说,这三天的课程,不是我在跟大家分享,而是这么多专家在给我一个人做督导。哈哈,谁会有我这样的好运呢?平时我仰望的专家们,居然花了三天时间听我分享关于P.E.T,关于PD,关于NVC,关于阿德勒,关于心理学,想知道我的感受是什么吗?——当然是有些兴奋、有些激动,然后是满满的感恩,以及些许小得意!这种感觉就好比是在专家们面前作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学位论文答辩,过程嘻哈,最后还顺利拿到了学位。
现在进入正题,谈谈我的收获:
1、很长时间我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各种育儿体系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比如所谓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工具、方法,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个体心理学与精神动力学派在解释同一行为时为什么会有不同说法?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到底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不同的影响?……这三天时虽然没有解决我所有的问题,但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我有了新的角度与方向。同时,我还理清了一些之前模糊的概念,如观念与信念区别、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认知与反应的关系等等。我也发现,即便是相互对立的流派学说之间,也有相互融合的部分。就像亚当﹒斯密主张的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看似乎水火不相容,但萨缪尔森却巧妙地将两者归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这一点给我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多学习各种不同流派,然后才能博采众长。
2、要有不完美的勇气。也许你上过很多课,而且不管对象是谁,每一次你都会认真备课,但是,事实是,无论你准备得有多充分,你都无法预见现场会发生什么。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你可能表现不够完美,尤其是当有人不认可你的观点,有人质疑你的理论来源,甚至提出反对意见时。这些都很正常,这并不意味着对方是故意刁难你、让你难堪,也并不意味着你没有价值或者犯了错,而只是别人跟你有不同想法而已。即便是你真的无知,也可以大方承认,因为无知本身并不是件令人不齿的事。真实地表达自己,做一个真实的你,一定比做一个完美的你要可爱得多!
3、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定位明确,并灵活调整内容。这三天的分享,我不是将之定位于心理学的学术讨论与研究,因为我自己还不到这个高度。我知道大多数老师都有着深厚的心理学背景,他们擅长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擅长做专业的学术讲座。而我仅有的一点心理学知识就是从德瑞姆学到的一招半式、各种线上、线下的大咖课程,以及平时的自学与跟小伙伴的实操练习。但是,我领略过中外导师迥乎不同的带导风格,跟小伙伴们一起磨过课,给小学生开过班会,跟一线老师们讨论过真实案例,探讨过如何将教育理念化为工具落实到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而且,我所有学过的和做过的课程都是在体验式课堂完成的。所以,带导体验式活动就是我的优势。体验式活动的特点是,我不是个教授者,而只是个带领者。带领者要做的不是“告诉”别人真理是什么,而是启发大家去思考、挖掘、比较,甚至争辩,最后解决问题。只要相信流程,就能更好地打开大家的智慧。事实也证明,当我运用启发式提问的时候,老师们就会不断敞开心扉,相互倾听,交流观点,让思想的火光不断碰撞。这些讨论对内容的提升与深化让我受益良多,几次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似乎我讲的内容一下子通透了。我想这就是体验式课堂的魅力!
4、连接,连接,还是连接。人总是在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里才愿意敞开自己,才愿意在体验式活动中争着当志愿者,才愿意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所以,创造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特别重要。那怎样才能创造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呢?首先就是真正地尊重对方,不把自己当成专家,而仅仅是一个分享者,哪怕是面对没有学习过的家长也是这个态度,引用PD的话说,“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其次就是不管大家说什么,哪怕意见相左,我们也不评价,不建议,只倾听,因为这里没有对错,只有不同。正如克里希那穆提说的那样,“不评价他人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而我们的SEL课堂上说的是“人人有不同,需要被尊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不仅仅是作为讲师本身要与学员有连接,而且学员相互之间也需要有连接。“连接”其实就是让每个人都感到在群体里有归属感。所有的游戏、活动、小组讨论、两两练习都是建立连接的方式。记得最后一天开场的时候,我带大家做了一个“抢凳子”的热身活动,这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做的游戏,没想到这些高智商的老师们玩得停不下来,都说笑得眼泪都来了。原来,快乐就是这么容易!除了上面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建立连接的方法就是“致谢”。第一天课程结束时,本来时间也差不多了,但我突然想到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致谢”的四种方式,然后就拖堂了半小时进行练习。当被同事真诚致谢的时候,有老师感动得差点掉眼泪,我相信那一刻她的内心一定被温暖到了;当有的老师试着向他人索要感谢的时候,开始觉得尴尬,但真的说出口的那一刻他显得那么有力量……通过致谢其实是给到了大家更多的价值感。所以,无论对谁,归属感与价值感都是行为最终的导向。
收获太多,不一而足。作为正面管教的讲师,我觉得最重要就是带着好奇心,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分享,那么一定会收获得更多!最后,想感谢吴院长给我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我的支持与包容,当然,还要感谢自己的开放与坚持,感谢阿德勒心理学给予我的无限勇气!
前行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