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某少女寄来一套红豆木壶,一壶配六碗。
此壶,清水进去粉水出来
人问,我说红豆杉木的。没听懂。
我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对方幡然。
看吧,这首诗影响力多么深远。
【正文】
一
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元宵节。
一个山西运城的年青人正在逛花灯,这个人,叫做宋江,不不,王维。
王维不是一个人来的,他正拥着一个娇羞美艳的大美人儿。两人手牵着手,唱着歌,徜徉在人群和花灯的海洋里,狗粮撒了一地。
然后长安的媒体和街头巷尾的八婆们就有的忙了。
——嘿!听说没?大诗人王维抱着个女的逛花灯!
——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个?
——废话!你还别说,那女的长的不赖!
——她王婶,你见着啦?
——整个长安城都见着了。唉,现在的年青人!
一千二三百年前,王维敢公然这么做,无疑是想告诉天下,老子这辈子就是她了。
其实,女方也是。
二
这女子,是王维见义勇为得来的。
在唐代,为了求取功名,文人墨客常带着作品到各个王孙贵胄的府上拉关系培养感情,李白、白居易、王维等很多人都曾这么干。
王维在宁王府里发现了一件事:宁王好色,霸占了王府旁边一个卖饼人的妻子甄氏(事实证明,饼这个东西卖不得)。这甄氏思念苦命的卖饼丈夫,整日以泪洗面。王维动了恻隐之心。
一次宁王设宴款待宾客,那个卖饼人也在场,不过他可不是座上宾,他是被召进府烙饼的。甄氏与卖饼人一对苦命人相见,双双咽泪。宁王索性就让大家就地取材来个赛诗会。
文士众多,诗来句往。王维写下青史留名的《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
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宁王的脸都绿了!
这《息夫人》,说的是春秋的故事,楚王灭了息国,霸占了息夫人。息夫人虽为之诞下二子,却始终沉默。楚王问她,她说“我一个女人,侍了二夫,不如死了,又怎么会开心呢?”
王维胆子不小,这宁王是皇帝的哥哥,权势熏天,他这首诗就等于在指着宁王的鼻子说:你不要脸!你龌龊!呸!
三
后来很多人帮王维说情,岐王,李龟年,太平公主等等,差点儿就吃不了兜着走。
这件事好的结果是,甄氏和卖饼人得以破镜重圆。两人还得了钱,开起了店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
为了感谢恩人,设酒杀鸡作食,把王维请到家中。美妙的是,女主出现了。
甄氏有个亲妹妹,唤作小甄氏,天生的妙人一个。席间,王维的双眼粘着人家跑,直把姑娘看得避无可避。
席散,回到客栈,王维失眠了。想家没失眠,落第没失眠,这次失眠了。闭上眼是小甄氏,睁开眼是小甄氏,到处都是小甄氏。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王维猴急着原路返回,开门就问道:
“小甄氏可曾婚配?”
美女,你有对象吗?
那么,小甄氏对王维来电吗?
答案是:Of course!
王维是何等样人?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当时王维的江湖地位远在四川李白和河南杜甫之上。就连太平公主都服服帖帖,拿掉张九皋,王维成了当年榜上第一。在才华之外,这个公主可能更看好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
当然了,这个第一也是实至名归。
五
扑通——
扑通——
王维和小甄氏,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王维挽着如花美眷逛花灯。
那无疑将是两个人终生铭记的一天,熙熙攘攘的长安城里,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各色彩灯之下,二人情意绵绵如沐春风,郎是才子郎,女是佳人女。万千人中,你走到哪里,我就随你到哪里,指点评说之间,双手相牵,甜蜜飞扬,羡煞旁人……
在人群最开阔处的高台之上,岐王、宁王、薛王等一众王孙也看到了这对欢快的情侣,不由得钦佩羡慕。功名利禄,好酒美女,他们什么也不缺,但终究还是少点什么。
六
这一天,王维是骄傲的,更是幸福的。他少年得志,佳人在侧,应该是美满了——不,还差一步美满。
王维满心欢喜给母亲大人崔氏修书一封,报告自己与小甄氏的感情,就等有朝一日——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但是,母亲的信先来了!
信上说,母亲在老家山西已经为他定了一门亲事,也姓崔,官二代,才貌俱佳。命王维放下手中事务快马返乡,不日就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信传到小甄氏手里,除了哭,她还能做什么?
王维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他选择走母亲的那一条。
哭罢多时,小甄氏擦了擦似乎永远也擦不干的眼泪,开始收拾行囊……她要离开长安。
古道长风,残阳如血。王维塞给小甄氏一段锦帕。
上面写着: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小甄氏泪如雨下。
在她的家乡浙江,生长着成片象征相思的红豆树。
七
好好的一段情,就这么断了。
后世欧阳修曾写过一个名篇,也是写元宵节的。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像不像为王维量身定做的?
年年元宵节,不知王维可曾泪湿春衫袖?
【写在后面】
除了留下一首好诗和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这其实完全就是一个悲剧。替小甄氏委屈,也多少有点埋怨王维。
就像一位南京师范的美女说的:如果王维坚持一下呢?
我想,如果王维坚持一下,还是有胜算的。
二人没有必然分开的理由!
他们有世仇吗?
没有。
他们人鬼殊途吗?
不是。
有天子强指婚吗?
没有
…………
说白了这门亲事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先入为主,不过是谁的信先到了而已。王母崔氏乃望门之后,未必就图那家什么,未必就不通情理。退一步说,就算王母执拗,王维堂堂七尺男儿,难道不能为爱一战?可是,他没有。
事实就是事实。
王维的正式妻子崔氏也是不错的,但那是后话。对于和小甄氏这段情,王维是放手的太早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