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镇地处自贡盐场的最西端,向来是水、陆盐运的枢纽和要津。从南宋年间开始,即有荣州所产煤炭经旭水河输入自贡烧盐,所运煤炭就在此转运。同时,自贡陆路西运食盐至雅安、西昌,入康藏下滇黔亦始于此,域内4条千年古驿道,11座百年古桥,千百年来驮马络绎,盐篓叠转,商旅辐凑,熙来攘往。1902年拓宽道路,艾叶石滩上又建平康桥,陆路交通大畅,更使这里成为茶肆比肩、酒店接邻的富庶之镇。
艾叶镇的艾叶滩是旭水河中一长160余米、宽50余米的巨大石碛滩,是旭水河——釜溪河上第一大石滩。河水至此,在石碛上奔泻翻腾,泼喇喇激跳出千万股水流,如银蛇飞腾,颇为壮观。
清光绪30年(1903年)富荣场设堰工局,于旭水河贡井段建重滩、艾叶、平桥、中桥、五皇洞5座堰闸,层层截流,提高水位,呈梯级节节接力转运货物,这一梯级盐运水利工程,比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还早11年建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这一线型盐运水道被列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该系列工程发端于重滩闸,第二闸即艾叶滩闸,均在艾叶镇境内。
旭水河艾叶沱湾到平桥一段长约4公里,河段水盈岸丰,波静浪恬,俨然湖泽,被称作“八里秦淮”。两岸树荫蓊郁,绿影婆娑,柳摇水面,竹指清涟,幽雅无比。东北岸有石佛寺、望水观音等四五处寺观道场;西南岸则水埠罗陈,码头凑密,连通长土镇。清光绪年间,盐商黄敦三的儿子黄滨屿创设“花船”,载客泛舟于这“八里秦淮”,一时仿行者蜂起,仅艾叶镇便有花船140余只,更使这里凭添雅致风景。
天池寺始建于北宋,至今香火祀奉绵延不绝,虽历遭兵燹火灾之劫,但劫而复建,一再重修。现有大雄宝殿、三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殿宇,新塑释迦像、阿难、迦叶及韦驮圣像,观音殿有千手观音等三尊香樟木雕像。殿后的诸天佛龛、千佛塔等重光幻彩、灿烂多姿。近年沿“天池”左右两侧又重启殿宇,再修配祀诸楼阁。
艾叶镇境内的东源井始凿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历经114年凿成,采用古代顿钻冲击式钻井技术开凿,井深949米,六脚木质井架高23.4米,井口装置为“盆”结构,东源井采用盆裸眼敞口、无阻提卤采气工艺,为世界低压天然气开采史上所独有。
金流井位于艾叶镇竹林村1组与贡井街河街交界处,东临五皇庙、背靠北环路、面朝旭水河、南接河街。自贡井盐卤水因富含盐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大多能疗治多种皮肤病,保养肌肤,而金流井的卤水疗效特别明显,当年产卤时,盐工、居民多以其卤水洗浴治疗多种皮肤疾患,故民间又称金流井为“太医井”。
今天,艾叶镇盐业生产历史重镇的风貌虽然大多消逝,但东源井、金流井等少量生产实景尚存,水路陆路盐运的石滩、船槽、堰闸、古驿道、古桥、古转盐码头等基本完好,片区街巷、民居保持着传统的建筑格局。此外,在该镇境内还有艾叶滩坝、堰闸、大桥、码头,东源井,天池寺,蛮子洞(汉代石穴墓葬群),天宫堂,黄宜堂,辛亥年碉堡群,抗战防空阵地等多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遗址、遗迹。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加快了艾叶古镇的旅游开发,如今更展示出古镇优美风光和深厚的盐业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放射出盐文化旅游的光彩。
曾忠富/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