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6-29

2018-06-29

作者: duolm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17:04 被阅读0次

    以时序匡佐危机中的思维

    2018-06-29


    6月28日一张蓝色的“警方通报”,随互联网,迅速传遍上海,传遍世界——互联网时代的资讯全球共享。

    “6.28”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1:31分,警情的通报时间是13:50分,我们的时间观给了舆论一个及时的真相,防止了重大社会事件的以讹传讹,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当然,在这样的资讯下,国人的心理随信息量的扩充和传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不为不严重。PTSD这个专业化的名称也不断出现在网络文本中。那么,什么是PTSD呢?

    1、什么是PTSD呢?

    这是一个专业的名词,中文叫“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简单的说,异乎寻常的事件,就是使人感到紧张害怕的事件(6月28日的事件就属于带有可能产生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为什么用“可能”二字,后面会详述);“应激”是在受到强烈刺激后,人的机体作出的即时的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专业的诊断名称,是对创伤后产生负性情感反应,以及生理或行为不良反应,增加患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危险的个体化诊断。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提出来的,最初是集中于对战争引发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如“越战综合症”;目前已经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9.11”事件、地震和天灾人祸等等。

    概念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其本身也有一个时序问题,其排列或因是“刺激”——“应激”——“创伤”——“障碍”,这里的时序,在下面的文字中会细说。

    先说一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从应激的心理反应中获取。

    2、应激可能有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应激可能有的心理反应有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等。先说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抑郁、孤寂、冷漠等都是情绪的反应。所以,目前对经历“6.28”事件的直接间接人群,不是去套概念,可能会产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实际是都有观察情绪反应的一种需要,包括自我的、相互的和人群的,这是一个可以让应激预防工作提前介入的窗口。情绪是最直接的感知窗口,它难以掩饰和逃避。

    3、应激可能有的认知损伤有哪些?

    应激可能有的认知损伤有: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逻辑思维能力下降,难以完成认知任务,尤其是相对复杂的认知任务,心力有耗竭的感觉等。这些可以是对经历者进行评估的具体内容和觉察渠道。在这种觉察中,是一时半会儿的状态,还是持续一段时间,走不出来的状态,是我们考量有没有损伤的关键。这里又扣了一个“时序”的问题,失序的时间,持续越长,越要引起重视。

    4、经历应激事件一定会得PTSD吗?

    经历应激事件不一定都会得PTSD。我们来看一张图

    请大家注意图表左侧箭头的不断连续性,这是评估可能患上“PTSD”的一条线路;而我们也因注意到图表的右侧,箭头在中途没有连续下去,中断了,这就是出现另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没有往病症方向发展。所以,这是我们前面提出用了“可能”两字的原因,也就是说经历应激可致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但经历应激并不必和患应激障碍划等号。在时间的流淌中,每一个经历创伤的人的应激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是有差异的。创伤后应激的观察和处理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应激期的观察重于下定论。因为,创伤时点——应激期——创伤后伤否,这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刺激”——“应激”——“创伤”——“障碍”,在路线上可以有两条,自体恢复一条,创伤后“障碍”了一条。

    5、应急处激理方法提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简述。

    这里简单介绍一个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被誉为应激研究大师的“GAS”三阶段理论:

    这是一个基于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反应理论,说的是对抗应激时身体的唤起和能力变化情况,图示模式可以给我们清楚地明示,它具有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特点。这种阶段性和过程性是思维必须踩到点位,它对降低人们的焦虑会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如果再加上对心理因素的作用过程的理解,比如:人格特征、认知解释、情感安全状态等因素,我们去理解应激的感受过程和反应就会相对的比较全面。

    正因为有生理基础的反应过程,我们会强调时间和自体会有修复和疗愈应激的可能,所以事后的淡化和常规化回归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不对事件做过多回复,不去无意识地扰动当事人的情绪和思维状态,安静自然地陪伴,比什么语言都强。我们还会提出舆论的克制:呼吁传播图像视频的节制,这是行为理论给我们的不作负性强化的启示,环境的氛围场气,能给予抱持性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可惜很难做到。正因为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家庭社会资源的不同,我们更注重个体化观察、对待和保护的问题:不简单泛化地看问题,安全感强,自信,心智较为成熟,社会家庭资源强一些的个体,在自我评估事件时恢复的能力可能就好些;反之则可能持续时间和修复就慢和弱些。正因为综合原因造成事件的突发性,时点的前后都有可介入的方面,所以,我们更看重日常的生命教育和人格影响,更需要前瞻性的预防工作。可惜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好在网络的发达,现在有一套《学生安危事件预防与应变》系列短片 (这套短片共9集,每集4-8分钟  它讲述的,都是学生最容易遇上的危险:交通安全、火灾、溺水、诈骗、毒品、霸凌、性骚扰、谩骂攻击、校园偷窃,等)在网上开始流传。很希望家长能陪孩子看完(不到1小时),用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先期介入共同来降低未来的风险。

    这套九个主题的短片,以普通学生的视角,以小情景剧的形式,亦师亦友地告诉孩子们:如何在日常中预防危险,和意外来临时的怎样应对。举一个例子如下:

    校外暴力(这种暴力,在各大中小学最常见。在学校附近,总是流窜、盘踞着以“大哥”自称的社会不良青年。对待他们:

    首先,不挑衅,不对话。千万不要逞一时之能,尽量避让,快速离开,回避麻烦。

    (请家长告诉孩子:远离混蛋,绝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冲突一旦发生,便要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安、警察、老师寻求帮助。在帮助到来前,要善于利用身边的工具。(这里对在时段上给出不同的方法,点赞)

    请注意,不是攻击,而是防御。譬如,用随身书包抵挡攻击。或是利用身边长尺寸的物品,譬如自拍杆、雨伞,控制自己与施暴者的距离。也许救援到来不会那么及时。那么,就要善于利用环境,灵活机变地向路过的他人求助。注意寻找有监视摄像的地方,保留证据。

    (请家长告诉孩子:遇到坏人,别总想着智取、强攻。你的安全无恙,比什么都重要)

    总之,在时序的框架中,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思路和信心来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po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