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突然被通知周某要去出差。上午领导还没有确定要不要带他去,中午就决定需要他去服务一下,中午就会回家收拾行李,下午随领导出发。
走之前,跟我小小抱怨一句,其实周末真是不愿意出差。
我一不知为何,突然脑海里就想到四个字,立即回复了他:安在当下。
回复完,他没有再回复,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听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这几个字与其是说给他听,不如是想要多多提醒自己。
如果事情还没有确定,自己真的觉得周末更重要,就积极跟领导说清楚,取得谅解;但是如果已经确定了要去,而且已经在去的路上了,那就不如好好享受这个旅程吧。说不定用这样的心情,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当然,这其实也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说,我希望身边的朋友也能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大家都会快乐很多。
说到安在当下,我其实想到了最近要准备的一个关于定目标的课程。朋友说,希望我去分享一下关于如何定制目标,以及如何更好地指定计划完成自己的目标。
听起来安在当下和目标这两个次完全不相关,甚至有点背道而驰,为何我会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呢。
是因为大概是读了《微习惯》这本书以及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发现对于通过情绪和意志力决定的事情很多时候容易不靠谱。
什么意思呢?
在《人生只有一件事》里,金惟纯说,他已经非常信奉很多成功人士说的发大愿,做大事,他也试过很多次,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很多事情不是因为遇到啥困难没有坚持,而是走着走着,自己的大愿都忘记了。
他后来终于明白,能够像马云、马斯克那样,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大愿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人生真实而有力量的志向极为稀有,有时候甚至需要来自深刻的苦难。
讲真,绝大多数人,大部分的志向可能都是假的,因为经常通不过考验,经常半途而废。
那是不是没有经历过大苦难,没有真正的大志向,我们就没有事可做了呢。
当然不是,我觉得这个安在当下就是很好的回答。
金惟纯先生用的是“以假修真”,意思就是说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的做什么,目前做的事情可能不是自己选的,甚至想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可能其中还有无意义、不公平、没有乐趣的事,但是你仍然愿意假戏真做,在没乐趣中找乐趣,在没意义中找意义,尽己所能认真过每一天,想办法让人生不虚度。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是有点难的,因为需要一开始就成意义的源头去矫正。
因此,我更喜欢自己回答的“安在当下”。就是臣服当下已经发生的事情,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做到最好,去尽可能控制住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大有小时候考试时,老师交代,尽量不要在自己会写的题目上丢分,不会写就算了,但是会写的分数一定要全部拿到,千万不能因为粗心、审题不清等原因扣分。我以为,这就是老师教的最早的“安在当下”。
不在考场上为不会做的题目懊恼,也不要为昨天晚上没有好好学习悔恨,而是认真去答自己会做的题。
说到这里,大有最近网上“二舅”的精神头。
生活给我们的确实不仅有自己的努力,还有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等条件,网上炫父的周公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是去把握好当下做的事情。
一件一件踏实去完成,串起来的就是一天一天,而后是一月一月,一年一年,这样推着走着,说不定就到了自己曾经想要的大愿的地方。
可能这样说,还是有点糊涂,比如我现在啥也想做,那我咋样叫安在当下呢。
我以为,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有工作,就去认认真真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不出纰漏,尽心尽力;如果无业,也不想出去工作,那么至少就看父母在家里干什么,去多帮家里做家务,去把一家人住的房子打扫干净。
你说,哎呀,这都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呀,但我就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烟火气,当我们安在当下,认真投入当下的生活,便会慢慢感受到生活给我们的正反馈呀。
比如:可以感受早起的成就感,感受清晨鸟叫的声音,感受大汗淋漓的畅快感,感受费尽心血完成一件事的喜悦,感受收拾屋子的踏实,感受风在耳边吹的自由,感受不可替代的骄傲,感受专注一件事的力量……
这些反馈慢慢出来后,我想所谓的没有目标感的迷茫就可能消失了吧。
谁知道呢,试试呗。
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