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别把“结果”当“效果”》有感
经常在办公室听到主管们或者老板咆哮道:“结果呢,我要的是结果。“
要的是结果,如果结果很差,是个坏消息,那还不如不要,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坏消息也不要,可能后面的事情 更糟糕。
坏消息不是主管们与老板所期待的,但其实没有消息是不是就是好消息,所以从主管们与老板的期待中他们还是希望好消息。
坏消息会坏到什么程度,好消息又有多大的利好,其实这还是有个“度“的问题,也就是“效果“。
作者徐文秀在《别把“结果”当“效果”》一文中开篇指出:
职场上,有一种倾向和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只看重“结果”而忽视“效果”,把“做了”当作“做好了”,“完成了”当作“完成好了”,”结果“当作了”效果“。
我相信主管们与老板所期待和想要的更多的是效果。因为:
把“结果”当“效果”,是一种“认认真真走过场”。干工作、做事情问问结果怎么样,这当然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
结果只是事物的过程,有了起点与终点,但绝不是目的,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是工作启动的目的。
在《别把“结果”当“效果”》一文中明确地指出:
把“结果”当“效果”,既有认知上的缺陷,又有能力和作风上的不足。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干一件事情,要既看苦劳疲劳辛劳,更看功劳成效。只开花不结果,这样的花开得也未必好看。可以说,把“结果”当“效果”,既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表现,也是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的结果。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有余而心不足,都只会导致虽然有结果但却未必有效果。
效果才是对工作的衡量与检验,效果才是实事求是。
只要“结果”一种是用词的不准确,把“结果”与“效果”混为一谈,但这一字之差,却给下属在工作执行中带来许多误判。比如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浮皮潦草、得过且过、虚于应付,浅尝辄止等。
工作中要明确“效果”的指标量化,要求的“上限”与“下限”,不能让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要有“效果”的好坏对应“奖惩”的高低。
“结果”不等于“效果”,不要让下属误判误读,下达工作指令的主管们或者老板,你们内心想要的是“效果”,请准确地说出来。
工作执行,无论职位的高低,无论工作的指令来自哪里,只要承接了工作指令,最后答复的一定是工作的效果,不要心存侥幸,做与做好是不一样的,对应的报酬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效果才体现了你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
本文由“随庸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点赞也是一种鼓励!留言也是一种交流!谢谢!
免责声明: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