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二天,
这是一个和自己定下的约定,
就像狐狸和小王子的约定一样,
会期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我喜欢这些书,
当要把这些书的记忆留下来,
在敲击这些字的时候,
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似乎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在意的事情,
好像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会让我知道自己的心还在跳动着,
会欢喜会悲伤会有各种感受。
今天再一次看了伊势英子的绘本,
被画里那种安静祥和的氛围感染到了,
第一次看到伊势英子的书时,
应该是在大学的时候吧,
记得是在《绘本之力》的对谈中看到了关于生命绘本的介绍,
里面有提到《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很喜欢书中讲述的故事,就买了回来。
一翻开,一种久违的感觉扑面而来,
仿佛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翻开,走进,沉浸于文字与图画交织的世界中,
被震撼被感动受洗礼……
那会并没有记得作者的名字,
记得她的名字,应该是后来的事了,
再次读的她的绘本时,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就对作者对画者产生好奇了。
对于她的书,不需要说很多,
静静地看图,就能有很多感受。
看多了伊势英子的画,
会让我想起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
好像在她们的画里她们的文字里,
都同样透着一股和自然的气息,
都很美,也都有一种明亮的淡淡的伤。
今天是把《卢利尤伯伯》和《一棵知道很多故事的树》放在一起读了。
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巴黎,两个故事有个共同的人物,
我猜那是伊势英子自己的影子吧,一个爱植物的小女孩。
《尤利尤伯伯》讲述了一个叫苏菲的小女孩,
拿着一本心爱的植物书来到尤利尤伯伯的店里修书,
伯伯把这本修成苏菲自己的书,
这个过程中有关于图书修复的技艺展示,
有关于老树的介绍,
还有很多很美的植物。
后来那个小时候说“要看遍全世界的树”的苏菲成了植物学家,
来到了《一棵知道很多故事的树》的书中,
从主角变成配角的她,依然是那么安静而有力。
在那一棵树边,苏菲又见证了什么故事呢,
那就要到书里一探究竟了。
两本书反复翻看的过程中,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漏掉的信息,因为跟着字看图,而忽略了另一边的没有字的图,
其实那是同时发生的故事画面,
两个人的同一时刻,在不同的地点做着自己的事情,
慢慢汇到了一起。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想做的书,
书的两边各有一个人,他们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慢慢地到了最中间那一页,
他们相遇了。这是第一本的样子。
回到两本书中,看画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546388/b6412c8d7845f26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546388/c4feb19e5c1c1b42.jpg)
日更第二天,到这里要结束了。
就这么简单地絮絮叨叨地在脑海里的蓝草原徜徉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