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只是略过这些“我不被爱”的受物质世界制约的信念;你必须把虚幻的信念带到知觉中。当自我怀疑感或渴望被接受的“想要”升起时,你必须辨识出它、拥有它、承认它,不带抗拒和反对。然后,这种“认为我不够好”的物质信念便开始瓦解了。你将开始放松地进入当下生命的现实,你的幸福将不再取决于你想象中的别人对你的看法。当然,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他人的爱和接纳。这很自然,这并不是阻扰你临在的障碍。
你越是在临在中觉醒,便越能见证心意和假我;你越能见证心意和假我,便越能辨识出在你内在被激活的对接纳的需求,然后得以放手。
当你为了自我感觉良好而寻求他人的认可和接纳时,这实际上是在放弃自己的力量。在真相中,你是一个具有无限价值的神圣光芒的存在。
当你知道并诚实地表达出想法、感受和愿望时,你便开始宣布你的独立性,并找到你的真正力量。
正如所有其他由假我产生的念头和情绪一样,对认可、接纳的需求以及害怕被拒绝的恐惧,也是可以被我们注意、承认、感受、坦承,以及被释放到知觉的光芒之中的。你害怕被拒绝吗?在这一刻,你能不能尽你所能,承认自己感到害怕,允许自己去感受身体里的恐惧感,就在当下此刻?然后就在当下此刻,你愿意放手这种感觉吗?做出一个决定:从现在开始,当你想说“是”的时候就说“是”,当你想说“不”的时候就说“不”!在必要时重复这个过程,来释放你对认可的需求和对被拒绝的恐惧。找到你的力量!非暴力沟通的指导原则建议:你知道你的需求,并谦卑地表达出你的需求,不责备或批评对方。
你的力量在于,你能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表达出你的“想要”和“不想要”。任何一刻当你真的临在时,便意味着你在这里,而没有在别处。在你真正临在的时刻,你(自我觉知)是清醒的,能觉知到自己的存在。你要么在当下生命的现实中觉知到自我,要么你的知觉是在心意的世界中,处于梦的状态。只存在这两个选择,再无其他——这并不难理解或神乎其神。当然,为了让你继续寻求,假我只会“打发走”临在,不觉得这是多特别的一回事。在当下保持觉醒,并不是你需要去寻求的某种事物。你本来一直就是知觉的临在,并且临在总是在这里,和你在一起。知觉的临在,是你真实状态的存在。你本来就是一个永恒的、有觉知的存在,一直以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你无法改变自己的本质。当你临在时,没有怀疑、不完整或觉得自己不值得的感受。当你在当下觉醒时,你的故事并不存在。然而多年来,甚至生生世世以来,我们一直都沉浸在心意的世界里。当你陶醉在心意的世界,你便脱离了当下的现实,脱离了“你是谁”的真相。即使事实上你是一个知觉的存在,总是临在在这里,但当知觉全神贯注于心意的内容时,你便无法感知到自己作为知觉的真正自我。而这,则是导致不满足、不快乐的真正原因。
在觉醒的道路上,诚实必不可少。那些成功地应对了上瘾症的人很清楚一点,战胜瘾症的第一步,便是承认事实:“我确实对某个东西上瘾了。” 当人诚实地承认时,便将隐藏在黑暗中的事物带到知觉的光芒中。所以当你感到羞愧或羞辱时,重要的是,你需通过注意和承认,来把它带到知觉之中。觉醒都是关于:对自己的念头、情绪、境况和人生中的选择承担起责任。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你会敏锐地觉知到内在的环境。你的内在环境由知觉的能量场、以及念头、情绪和身体的感觉而构成。如果你呈现给外部世界的自我反映出了你的内在世界,那么,你便表达出了你的完整性或正直。你越多地选择临在,就越容易觉知到你的内在世界,并将作为知觉的神圣之光的“你是谁”的真相散发到外部世界中来。
从我们的逻辑来说,人当然比动物、东西更重要,而所谓的「事」也就是人和人之间通过互动所造出来的。所以,我们通常会把眼前的事做一个排列-重要、不重要,而由此将我们的注意力绑住,逼我们在事相的层面寻求一个解决。
一个人,「我」完全消失,落在心,或前面所说的「脑」完全被「心」吸收,会突然发现-过去的矛盾自然全部跟着消失。
站在大定,一个人可以轻轻松松地把注意力偏重在一体或眼前的二元对立,甚至随时调用两边。比如说,一个人可以很认真处理眼前的事。但在处理当中,他清清楚楚了解,眼前的二元对立最多是这个肉体所面对的状态。通过这个肉体,他可以面对、也可以做个妥当的反应。用完了,摆在旁边,或继续再使用,一点矛盾都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