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业生涯规划
“3+1+2”政策下,学生如何选科?(纯干货)

“3+1+2”政策下,学生如何选科?(纯干货)

作者: 豆子老师生涯规划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19:53 被阅读0次

    “3+1+2”政策的变化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从之前的“3+3”模式,变化为“3+1+2”模式,看似是将学生的选科组合从20种(6选3)或35种(7选3)减少为了12种,但实际把选择科目分成了首选和再选两个步骤,需要考虑的因素似乎变得更加复杂了。目前8个省份的改革政策虽出,但具体选考科目的要求文件却大多都要等到6月份出炉,所以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安排高一学生暑假回来之后马上选科。

           可是,怎么选?在选科指导具体文件出台之前,我们可以如何去思考并初步做出自己的选科决策?笔者希望给出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第一步:物理还是历史?区分自己的文理倾向

           关于首选科目,是我们要首先去做出的决策,因为这关系到你未来的专业方向,更意味着你需要站在哪个团体去与谁去进行PK。

           在8个省份的改革文件中,关于“为何要首先在物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这一问题,官方回复如下——“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限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翻译一下:自然科学类专业可能会更多招收选考物理的学生,而人文社科类专业会更多在选考历史的学生中招生,而很多交叉学科可能会同时招收选考物理和历史的考生。

           这么一来,其实你会发现,跟以前文理分科比较类似。在文理分科政策下,自然科学类专业招收更多理科生,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更多招收文科生,交叉学科一般文理兼收。

          所以,在目前具体选考要求文件没有出来之前,选物理还是选历史,与未来报考专业的关系上,也许可以参考之前专业对文理招生的要求——

          从整体上来看,文科生可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大约有230种专业招文科生。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的12个学科中,理、工、农、医这四个门类基本上都是理科生的天下。文科专业中,除了文学、历史等专业外,绝大部分专业也都可以文理兼招。教育部颁布的《新版专业目录》中有506种专业,其中理、工、农、医四大门类就有276个专业,占总专业数的一半以上。

    从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的12个专业门类来说,大致文理招生的分布如下:

          总结一下,在选考要求正式文件未出之前,参照之前大学专业对文理考生的招生偏好,也许能大概推测出该专业未来会更偏向于在物理考生还是历史考生中放更多的招生计划。

           按照“以终为始”的思路,你未来倾向的职业对应的专业是更倾向于偏理的还是偏文的考生呢?自然可以得出你在物理和历史中的决策结果。

    第二步:再选科目4(化学、生物、地理、政治)选2

           上一步首选科目决策时,我们参照了文理文科的专业设置,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再选科目”才是最大体现新高考改革自主选科原则的部分。   

           高校专业在设置选考要求上不仅会要求物理或历史(主要影响是招生人数分配上),还会体现在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限制上。

           对再选科目的限制依据是什么呢?主要是专业学习与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当然关系最紧密,越有可能将此科目列为必选科目。

    第三步:综合分析 决策平衡单2步走

           决策平衡单是我们在生涯决策,包括选科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运用得当的话,的确可以帮我们很好的综合各种决策影响因素,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

    决策平衡单的使用,简单来说分为以下几步:

           1、列出你需要决策的选项(科目),明显不想选的就不用列进去了

           2、影响你选科的所有因素

           3、将影响因素按照你看重的程度从1-10分打分,1分表示最不看重,10分表示最看重。(注意:不能有超过两个因素以上,权重相同,价值观在比较中才存在意义)

            4、分别对每个影响因素中各学科的得分,1-10分,1分表示最差,10分表示最佳(同样不能打太多相同的得分,比较才有意义)

            5、分别计算各学科的总分(将各权重分*得分,并相加得到学科总分),并相互比较排序。

            比较特别的是,在“3+1+2”政策下,需要用到2次决策平衡单。

    第一次使用决策平衡单:物理or 历史

    第二次决策平衡单: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选2)

    选科决策的总体思路

    选科决策分成两步,每个步骤中,我们都要从两个思路去思考——

    1、以终为始。从未来的答案倒推今天选科的答案。我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工作?这份工作之前就读什么样的专业会更有帮助?这个专业可能会要求高中的我学习哪些科目会更适合呢?

             在以终为始的思路下,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开展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自我探索和外部世界的了解,从而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才能有效定位出自己的选科科目。当然这里的“倒推”思路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可能学生有很多各职业方向,或者某个职业对应的可以去学习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某一专业不同大学的选考要求也不一样,学生在这里决定选考科目时,并不是找到了未来的唯一解,而是大致发现了自己的几个方向,开始去探索。

    2、学科优势。根据目前自己的学科兴趣、学科成绩及投入精力等,充分了解高中各学科三年学习的内容和能力要求,综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门科目,且在学习这门科目的人群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精力投入相同情况下,目前学科能力最强(分数与排名)的学科,且对学科本身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科,可定位为优势学科。——来自豆子老师的一家之言。

    判断首选科目的学科优势:虽然物理和历史是以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但是因为物理和历史是分开划线和招生,所以相当于是划分为了两个比赛的阵营,那么我们去比较的时候还是需要看到在分别阵营中自己所处的位置。总而言之,还是要看物理和历史在总体中你的排名哪个更具优势。

    判断再选科目的学科优势:再选科目是以等级赋分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哪怕你弄不懂等级赋分的算法(其实很简单),也请记得一句话“不看分数看排名”。所以,所谓学科优势,就是看四门科目里,你的哪门科目排名更高。最好看全市统考的排名,更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是在“3+1+2”政策出台,但是选考具体文件还未出台,8省高一的学生又马上要选科的情况下,思考的一些选科决策的思路和方法,其中不乏揣测上意的内容,请酌情参考,希望对即将选考的学生们有所帮助,希望给老师们一点启发,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1+2”政策下,学生如何选科?(纯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uj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