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网友的文章,大意是儿女越是学习好,自己老了越是孤独寂寞得不到儿女很好的照料。例如那些小城镇的孩子,学习特别好的可能出国留学,然后就不回来了,留在了国外生活了;或者是在遥远的大城市工作生活了,一样一年回来不了几次,没法很好地照顾年老的父母,父母可能也没有办法出国或者是到大城市买房子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即使是硬要和儿女共同生活,可能也会因为习惯的不同,最后不欢而散。而学习不太好的儿女,可能无论读书还是结婚生活都不会离开原生地,或者离开也不会太远,这样老人可以帮忙照看孩子,孩子也方便照顾老人,且生活的环境差不多,习惯也会更相近,矛盾会少,老人晚年生活可能会更幸福。
在生活中有时候作者的观点还是挺有道理的。比如我自己就是离家较远没有办法时时照顾父母,接他们过来呢,他们也不习惯我这里的生活。确实感觉到父母老了还是距离近些照顾起来更加方便。
但作者的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却没有提到。我现在也算是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不久的将来也要面对这个问题,于是不由得多想一点,这个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最简单地就是把儿女留在身边。但是,感觉这个办法总有点怪怪的。以前好像听到过一句话,原文不记得了,意思是造船的人很爱自己造的船,但是造船的目的是为了扬帆远航而不是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抚慰心灵的。所以,如果是我的孩子,无论她将来是否能留在我的身边,我总是希望她对这个世界能多一些了解和认识的。人生短暂,我是期望她能有个令她自己满意的人生的,那么,距离是远是近首先要取决于孩子自己的兴趣和选择,而不是父母自己的晚年是不是有孩子能留在身边照料。我想也不会有父母会以老了需要孩子照顾为由而要求孩子不要好好学习,或者必须选择留在自己身边工作吧?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将来我自己也要面对这个问题啊!我觉得我需要从三个方面的来考虑和准备了。
第一,努力工作,交好养老金和保险,以保证自己年老的时候在物质方面能够基本独立。
第二,期待养老院、托老所、社区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的完善。其实在这方面,中国这些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了。大概在农村地区,这些保障措施还不是太好,还需要政府加大力气来规划改善,而大部分城市养老院应该不是问题,问题可能在于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觉得有儿女照料的晚年才是幸福的晚年。当然,儿女孝顺,还方便时常照料,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就没有幸福的晚年吗?这就不一定了吧!我觉得这就涉及到第三点,就是老了以后,老人也要精神独立!
第三,我就是我,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如何让自己做到精神独立呢?我想我应该给自己培养点“如痴如醉”的兴趣爱好,读书、写字、养花、下棋、做美食……,无论什么都好,最好是不需要太多体力,安静些不扰民的项目。因为如果儿女距离遥远,我的晚年可能需要在养老院过集体生活,扰民的爱好会影响到其他人,另外需要体力的可能老了自己就做不了了,所以可以在轻体力、安静且干净的方面选个兴趣爱好,从现在培养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刻意培养,等到年老的时候形成习惯,能从兴趣爱好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而不是把全部的快乐都放在儿女身上。我也要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争取他们自己的幸福人生,而我就乐我所乐,顺便愉快地欣赏他们生命的美好绽放!
如此,大概人生足矣,又何必斤斤计较距离之远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