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第一任同事C查出了中度焦虑,需要吃药控制,每月定时去医院检查的程度。
两年前我和C共事的时候,她还只是控诉着自己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种种打压和控制,脾气暴躁,执拗,但整个人还是外向,看起来很精神的。前几天偶然碰见她,我都大吃了一惊。因为她整个人看起来眼神空洞,脸色苍白,像是一具行尸走肉。C知道我是学心理学的,加之大家都是才入社会的第一任同事,自然更亲密一些,所以也毫不隐瞒地告诉我她患病的事情。
和C分别之后,我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情绪。我知道C太过执拗的性格会给她带来些磨难,但是久未联系,我也不知道竟严重到了如此程度。
2
C是家中独女,父母都是乡镇小学的老师。用C的话来说,从小父母就各方面打击她,从来不曾肯定过她,导致她现在丝毫没有自信,也导致了他们的亲子关系如此差,一言不合就开吵。
只会打击不会肯定的教育方式,在中国来说应该是相当普遍的。至少我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受迫害者之一,所以我很能体会C所经历的那种痛苦。加之C的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所以对她的管教方式更偏向于对命令的服从,对规矩的遵循,更为严苛一些。
C说,他们家从来不曾有过拥抱,甚至手挽手的这种情况都难得一见。于是她也从不会向父母撒娇,因为得不到回应,因为彼此都会觉得别扭。
之前有幸同一位从业十余年的心理咨询师聊过一个话题,大意是人之所以会有心理问题,其实皆是源于缺少爱。
C说,她从来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
说出这样的话,C大约是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不爱她的吧。
3
拿什么爱呢?
冷嘲热讽的贬低,无端端的指责与破口大骂,从未有过心与心的相互沟通,只有一味的控制与约束,只有你必须听我们的?
如果有人说,这就是爱啊!相信正常人都会觉得他有病。
我们想要看到什么,世界就为我们呈现什么。如果只看到负面的事情,我们也必然不会找寻到快乐。
在C与父母生活的二十六年里,是真的一丝一毫的快乐都没有过吗?是真的一点一滴的温暖都没有过吗?
4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未曾得到过,那C自然而然是早已习惯,哪里还会痛斥父母的所谓“暴行”。
就像一个从来没吃过糖的人,他不会想象糖的滋味有多么美好。
C之所以痛斥,是源于内心的不满足。她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至少事实上不如往常爱了。一个从未吃过糖的人,一旦尝过了糖的滋味,是会上瘾的,是会惦记一生的。同样,一个原本拥有过爱的人,享受过被爱的滋味,也是会上瘾的。一旦这份爱被剥夺,那份爱消失所带来的空缺,是会让人失控的,它太让人痛苦了。尤其对方还是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C现在已经二十六岁了。可是面对父母,却依然如同一个话都说不全的小孩子,除了用争吵,用控诉来替代幼儿的哭声,用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外,她也手足无措。
其实她也不知道,一切的矛盾与争斗之所以发生,是源于她缺失的爱,和她对爱的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