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要有底蕴

文化要有底蕴

作者: c_robert | 来源:发表于2017-07-12 18:34 被阅读0次
2017.04.06聚馆冬枣园嫡祖树石碑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黄骅著名的聚馆冬枣园。黄骅的冬枣据传历史也有千年之久了,聚馆的这颗嫡祖树,也是久闻大名。来到此处,怎能不一观祖树,了解其历史呢。听着当地人的介绍,看着石碑,突然听到了明弘帝这个名称,感到很诧异。因为自己平常多多少少喜欢看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在我的印象中,没有明弘帝这个叫法。


庙号、谥号、年号

在我的理解而言,唐代之前,多以谥号来称呼皇帝,如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当时有庙号的皇帝也不多。

唐代之后,因为每位皇帝的谥号都特别长,如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谥号为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加上当时每个皇帝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庙号,因此以庙号称呼皇帝,如唐玄宗,宋太宗等。

明清两朝,因为基本上每个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不像前朝每个皇帝都有多个年号,因此也已年号称呼皇帝。如明朝嘉靖、崇祯,清朝康熙、乾隆。

而对于明弘帝来说,明显不是庙号,因为庙号一般都是以祖或宗结尾。如太祖、宣宗、神宗。而对于谥号来说,弘字基本上不可能作为谥号。年号的话,也不存在一个字的年号。所以推测弘后面有漏字,且年号的可能性比较大。后对照明朝各位帝王,明弘帝应为明弘治帝之误。


明弘治帝,即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据中国沧州门户网站上介绍

黄骅冬枣为皇家、贵族所推崇、喜爱,故而在历史上有着高贵品质和传奇色彩。“秦始皇闻之以为长生之果,久寻未得”。汉武帝太初三年东巡得之,谓之“枣中极品”,封为“仙枣”。弘治三年,明孝宗朱祐樘得之,以为神果,谓之“百果之王”,封为“贡枣”。此制沿袭至清,上下500年。

此处证明,石碑所刻明弘帝确为明弘治帝之误。然而,这一比较明显的错误,却一直没有被当地所改正,让人痛惜。现在黄骅一直致力于打造文化城市,可惜,当地有文化相对来说底蕴相对不够丰富。过去不注意保护积累,现在保护意识提升了,但综合实力还是不让人满意。其实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现状。聚馆冬枣作为黄骅的一张名片,却存在这样的一大失误,确实让人感觉底蕴还是太浅了。

相关文章

  • 文化要有底蕴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黄骅著名的聚馆冬枣园。黄骅的冬枣据传历史也有千年之久了,聚馆的这颗嫡祖树,也是久闻大名。...

  • 识字教学要有文化底蕴

    一场识字课的成功与出彩,在于教师将教材本身的优势和特色,创造性的发挥到极致,它带给我们的教益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既有...

  • 人还是要有点文化底蕴

    ‘ 有人说:人的文化底蕴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

  • 罗定梁氏文化古迹及景点

    罗定梁氏文化古迹及景点 罗定梁氏,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独特。其文化古迹及文化景点主要有:梁氏大宗祠(三...

  • 余光隨笔

    文/余光 历史是城市底蕴,文化是民族灵魂。城乡现代化,不仅要有富裕的生活,还要有碧水长流的优质生态;不仅要有清丽山...

  •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什么东西?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在大学时,教我们人文素质课的是我们学院的院长。在给我们...

  • 文化底蕴

    周日送儿子返校,时间尚早,老公陪儿子去操场打乒乓球。自己来到了教学楼二楼,在二楼最西边的一个区域空间,是孩子们平时...

  • 文化底蕴

    孩子的寒假作业已经发下来了,今天孩子只把语文拿了回来,正好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不快也聚了聚了。 五年级语文寒假作...

  • 国学的智慧

    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国学就有这样的底蕴。国学包含了中华五千年的全部文明和智...

  • 关于文化底蕴

    刚才看了一篇关于旅游的知乎回答,说的是如果旅游只是拍拍拍和啪啪啪真的没什么必要,但如果有文化底蕴就完全不一样了。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要有底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wb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