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说有个阿姨跟妈妈说,你小女儿真乖啊,总是安静地坐着。不如给我当女儿吧。
长大后,总是能不时地听到身边的人说:嘿,你怎么那么安静?
而每次去亲戚家,经常免不了被教育一番——
你这么那么安静啊!你这样可不行啊。你要多学一下和人打交道,人际交往很重要的,等你出去社会混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去逛书店的时候也会发现,放在热销书区域的很多都是教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书。卡内基的书就不用说了,还有诸如《十五分钟练就好口才》,《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好朋友》此类关于人际交往的“武功速成秘籍”。
社会主流认为性格外向的人更能胜任领导者这一角色,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慢慢地,我也相信,安静是我的缺点,甚至是缺陷。我也一度很羡慕,甚至是嫉妒那些天生外向的交际能手。
我开始懊恼,懊恼自己的安静;我开始恐慌,因为自己的安静而恐慌。曾经有人说我自卑,听到后我很诧异,因为我自觉自己是一个“傲慢”的人。后来才发现我的“自卑”来自我的安静,来自我对安静的懊恼,恐惧和逃避。
于是,我尝试改变。我开始看卡内基的书,甚至看那些书名显得很可笑的关于人际交往的“武功速成秘籍”但是,这并没有多大作用。
再后来,曾经重要的人因为我的安静而离开。
这一切使我更加懊恼。
我读了苏珊凯恩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切开始改变。
《安静》通过做了一系列研究,用科学来说明一个事实——安静,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安静的人比外向的人更适合充当领导者的角色。然而,这并非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最珍贵的是作者说的一句话——希望你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这四个字有着无法言语的重量,也是我读完《安静》后最大的收获。
我安静,是因为你们的话题我不感兴趣或者是我不想发表任何看法,因为我不喜欢争论;我安静,是因为我有我更感兴趣的事情要做,所以我不参与你们的讨论;我安静,是因为我享受和你一起安静的待在一起的感觉;我安静,是因为相比于说,我更擅长写。我安静,更重要的原因是,安静是我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社会主流认为,外向的人更适合当领导者,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社会上的强者都是外向的人;而我们,安静的我们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下,硬是被贴上“安静,弱者”的标签。于是我们在恐慌中寻求改变,希望彻底抛弃那个可恶的叫做“安静”的东西。可是你却不知道安静是你的一部分啊,没了它,你也就不再是你。
谁说主流的价值观就是对的,谁说主流的价值观可以代替人的特异性?有什么比保持“自我”更重要?
如果亲爱的你也跟我一样,曾经因为安静而懊恼和恐慌的话,《安静》是一本可以考虑去看书。衷心祝愿你最后也能做到——做你自己,自信地做自己。
最后,以拜伦的一句话结束本次的分享吧——
真正有血性的人,绝不曲意求全求得到别人的重视,也不怕别人的忽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