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中国人的美德,论语第一学而篇就讲到“为人孝弟”、“弟子入则孝”等等,万事孝为先,大体上只要这个人孝顺了,大节上不会有什么事,不会不尊敬长辈,不会造反,至少不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既然孝这么重要,在这里就有必要谈谈孝的问题。
二千多年的孔老夫子的话,到现在还像公理一样,找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的来反驳他,对于孝,大家的理解千差万别,百依百顺为孝?言听计从为孝?孔老夫子还讲了,“事父母能竭其力”,我的理解对待父母尽心竭力就好,如同父母教养我们一般。
对于小孩来讲,对父母孝顺,尊敬长辈是必须的,但现在这些规矩大都是说说而已,城市小孩大部分都是被几个长辈保护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说不定有曾祖父母,集万千宠爱与一身也不过分,自小是吃穿不愁,见识多广,但大都是花架子,道理能讲一大堆,实干起来没有几个,每年都有新闻,小学生、初中生忍受不了学习的压力,跳楼自杀(百度随便搜关键词中学生、跳楼),我们听到新闻后,都会感叹小孩的抗挫折能力太低,但回想起来,这不都我们大人造成的,小孩犯错误时候,一堆长辈护着,只有一个小孩,做父母也会有足够的耐心包容小孩的错误,另外素质教育普及开来,小孩的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自己犯错误,会卖乖耍赖,如果父母讲错了,小孩的小嘴巴拉巴拉是不会容忍的,一定要父母道歉!君不见,父母打小孩,小孩会报警,在这里不是赞同父母虐待小孩,但里合理的敲打还是必要的。但日常生活中,小孩与父母之间的孝字都无法体现,让小孩孝顺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即使某些话讲的不对,也不许顶嘴,心里要保持对父母的必要尊敬,在某些方面,也能锻炼小孩对压力的耐受力,身为父母,我们也不是完人,教育方面总会有些不合理甚至是错误,如果小孩能有这样的包容力,就不会在求学路上的一点压力,就这么容易崩溃,从高楼上一跃而下,在多子女的家庭里面,一般老大都毕竟醇厚,包容性强一点,这与成长环境很大关系,老大出生的时候,父母年轻,还不知道怎么为人父母,边做边学,老大在磕磕绊绊中长大,等老二、老三出生时,父母的注意力分散或者更多精力集中在小小孩身上,经过几个小孩的磨练反馈,父母对待老大的教育也趋于成熟理性,所以老大相对来讲,教育都比较成功。
对于年轻人人来讲,独立走上社会,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保持孝心,多问候父母,想想看,世上除了父母,有谁能对你无怨无悔,倾情付出,在外面混再不如意,回家总能吃上一顿热饺子,临走还能带壶芝麻油啥的,家是心灵的港湾,受到挫折后,在家的庇护下养好伤,继续战斗,父母即是退路,也是最大的支持,孝顺父母,也是继续接受父母的保护,事事孝顺,也许就少了很多跳楼事件,父母已经是中老年,经历了多少风雨,什么风浪没有见过,知道了取舍,在年轻人眼里天大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屁事,再大的事情,能有儿女的生命事情大,所以年轻人多孝顺,成长道路越顺滑?!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闲暇时间多孝顺父母,父母大多已经衰老,日子再苦再难也要咬牙坚持,已无退路,看看父母,无论年轻是风光,还是卑微,最终都会走向衰老,离开这个世界的舞台,所谓的不如意的事情,最终又能怎么样!孝顺的中年人一般都比较豁达,看父母,看世界,看自己,一切随缘就好,不是你的,也不用强求,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中年人的孝,不用委曲求全,懂得断舍离,教育子女也会顺其自然,孝顺的中年人,家庭都比较和睦。
孝,几千年来恒古不变的话题,把孝放在心中,尊敬父母,爱护父母,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无论父母是伟大的,卑微的,富贵的,贫穷的,对他们保持最大的敬意,竭其力就好。
孔子之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愿天下父母安康!
写于父亲节之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