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吃饭时突然反应过来我基本没有“快速响应”。下面有两个场景:
场景1:家里小时候妈妈在做饭,让我摘菜/去地下室拿东西/去扫扫地,我的反应总是:等一会我再做。此时我妈妈就会等不住我,自己动手把这些事情做完。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妈妈做了太多的事情。
场景2:工作中上级给我安排了某一项工作,我的反应是:啊我不会不太懂再等等/啊这样做行吗再等等/遇到问题怎么回报呢我再等等。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项又一项的工作堆在了我这里,上级说:你不会为啥不问呢?
不论是随手就可以做的小事,还是有困难的工作,我都有拖延。如果给自己辩解场景2是畏难的拖延,那场景1呢,我又如何给自己找理由?
意识到、承认并明确的写出自己拖延的特点,心里是难受的。在我拖延的这么多年里,家里有不拖延的家人兜底。在工作中没人帮我兜底,我拖延,活还在那儿一动不动,会越来越多,心态会越来越崩。
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我想做到快速响应。问:万事都要快速响应吗?
肯定不能,精力是有限的。事有轻重缓急,我以前的做事规律是:催就是急,就做什么,永远在被动等待,等最后的ddl催我,没有ddl的就拖延,事情堆在一起,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内心已经焦虑的不行。以后我想做事目标是:有紧有松,张弛有度。
如何有紧有松,张弛有度呢?首先想到“重要紧急”四象限,这个方法已经知道很多年了,实际上基本没用过。第二想到“人生九宫格”,从多个角度想自己的生活,知道但没细想过。现在开始一步一步思考。明天写九宫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