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3、“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4、“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5. “无奸不商”
几千年前人家的“名字”是“无尖不商”。那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者斗来计算单位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最大程度让利给买家,以此来留住客户,大力发展回头客,所以是“无尖不商”。
哪知道随着朝代更迭,“无尖不商”被说成,被写成了“无奸不商”。按照这字面意思理解的话,世上做生意的都是奸诈狡猾的家伙,没一个好人了。
6. “无毒不丈夫”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7.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是“裨将”的谐音。在古代,裨将指的是将军下面的副将。原本意思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加在一起能顶得上一个诸葛亮,毕竟,能当上副将的人脑瓜笨不到哪儿去。但是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又变了味儿了,“裨将”成了“皮匠”,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裨将”笔画太多不好写……三个臭皮匠就能顶个诸葛亮,想必诸葛亮的内心阴影也挺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