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李隆基的一生,无疑是大起大落的,从创造了开元成盛世的英明大帝,到安史之乱发生后,沦落为逃亡的太上皇,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历史。读《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卷,让我们一起探究,大唐帝国到底怎么了?
李隆基本来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要不是韦皇后想效法武则天,而太平公主又有自己的小算盘,年轻的唐玄宗无疑十分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将自己的父亲推上了龙椅,从而获得了唐帝国的继承权。
年轻的唐玄宗当然是圣明君主,才能开创开元盛世。终身制的皇帝,没有相应的退休制度,勤政多年的李隆基也许疲倦了,也许麻木了,所以“从此君王不早朝”,杨贵妃的温柔乡可能只是一个诱因。
皇帝偷懒,宰相就要任劳任怨,占了十九年相位的李林甫,历史上的风评很差,但是能够维系开元盛世的首相,能力当然是没问题的,德行也许差了一些。继任的杨国忠显然能力差远了,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杨贵妃、杨国忠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安史之乱是盛唐的分水岭,从此之后大唐帝国每下愈况。唐代为祸剧烈的宦官、藩镇,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军功就这样建立,仇恨就这样制造,对手就这样消灭,力量就这样壮大。安禄山一箭四雕。”
“马嵬坡也被历史记住了。它既是唐玄宗的伤心地,也是唐帝国的转折点。是啊,一个皇帝,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又岂能保护帝国和子民?”
“演出可以分为上下场,分界点则是安史之乱。杨贵妃演完言情剧和悲情剧以后,女人就没戏可唱,占据舞台中心的是割据的藩镇、乱政的宦官和内讧的朝臣。当然,胡人是贯穿始终的。”
当然,大唐自然不能不说唐诗。易老师对李白诗的评价别有滋味。“明明是些大话、疯话、牛皮话,但他自己乐意说,别人也乐意听,还百听不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