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堵车的事。堵车跟经济学有啥关系呢?其实真没啥关系,只是借助一个场景来加深理解这周接触到的几个经济学用语而已。
一、外部效应
给出正面的外部效应会有回报,给出负面的外部效应却应为此买单。听起来有点像做好事得好报一样的逻辑,其实没那么简单。做好事是指我知道这是好事然后去做,而正面外部效应则是我做了某事“顺便”带来了好的影响,负面的也类似。
有一种堵车是这样的,右侧的直行车道畅顺无比,而左边的左转车道却排起长龙。左边的车发现前方明明绿灯的时间也不短,怎么每次都只能前进一点点呢?因为总有一些车辆明明要左转却又不想排长队,通过直行车道开到接近红绿灯的地方再想办法插到左边。这种插队司机当然不是为了添堵,其真正目的只是想快,给后面的车添堵是他求快的行为“顺便”带来的,这就是负面的外部效应。他需要为此买单吗?当然要。想想就知道,插队的行为无形中提高了他出事故全责和收罚单的概率,长期的这种行为必然要以付出相应的时间和金钱作为代价。
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输出正面外部效应的人,这首先需要先反思现有的行为中有哪些是会带来负面外部效应的,这有点像系统2训练系统1的做法。
二、信息不对等
国庆第一天据说高速堵死了。我从江门开车去湛江,早上6点出发,正常时候5~6小时的路程开了15个小时,晚上9点多才到,中途在阳江的高速上一度堵停了,只能下车休息吃零食。
后面我边开边想,我是按照某德导航的躲避拥堵的规划线路行驶的,为什么反而走到了堵车的地方?后来我索性不用导航功能,只开地图路况,看到前方呈深红色便提前下高速绕行,反而一路都开得挺顺。我猛然意识到之前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等上,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可以赢得博弈,在商场上赢得利润。
导航在规划路线的时候考虑了躲避拥堵,推荐了一条我出发时还不算很堵的路,但问题是国庆第一天跟我有同样操作的人何其多,他们都往这条当时看来不怎么堵的路上挤来,最终让原本不算堵的路堵满了车,然而行驶路线一旦确定后导航就不会再更改了。
要赢得这场出行上的博弈,我就必须比大多数人掌握到更多的信息,就比如大多数人跟导航走的,开着导航就无法知晓实时路况,我就关掉导航,人工观察实时路况,自行作出调整。当天傍晚在电白吃了晚饭,看到前方的高速已经由餐前的绿色变成了间断的深红,果断弃高速而行,虽然比不上通畅的高速公路,但比继续在高速上堵也还是强多了。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高峰出行,在路程较短的情况下,导航的躲避拥堵功能还是比较有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