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时,如果数据页在内存(buffer pool)中就直接更新好了(还要记下redo log),
但是 如果这个数据页还没有在内存中,并且不是唯一索引不用查是不是重了, InooDB 会将这些更新操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 中(同样要记下redo log),
这样就不需要 从磁盘中 读入这个数据页了来更新了
好处:
- 语句的执行速度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 数据读入内存是需要占用 buffer pool 的,还能够避免占用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
虽然名字叫作 change buffer,实际上它是可以持久化的数据。也就是说,change buffer 在内存中有拷贝,也会被写入到磁盘上。
将 change buffer 中的操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称为 merge。
时机是:
- 访问这个数据页会触发 merge
- 系统有后台线程会定期 merge。
- 在数据库正常关闭(shutdown)的过程中,会执行 merge 操作。
使用场景
change buffer 只限于用在普通索引的场景下,而不适用于唯一索引。
对唯一索引, 必须先查询看有没有已经存在, 才能改, 所以必须先把数据从磁盘读入内存, 这步不能省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普通索引的所有场景,使用 change buffer 都可以起到加速作用吗?
merge 的时候是真正进行数据更新的时刻,而 change buffer 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记录的变更动作缓存下来,所以在一个数据页做 merge 之前,change buffer 记录的变更越多(也就是这个页面上要更新的次数越多),收益就越大。
因此,对于写多读少的业务来说,页面在写完以后马上被访问到的概率比较小,此时 change buffer 的使用效果最好。
常见的就是 账单类、日志类的系统。
反过来,写入之后马上会做查询,那么即使满足了条件,将更新先记录在 change buffer,立即触发 merge 过程。
随机访问 IO 的次数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 change buffer 的维护代价。
和 redo log 一起看
表t 在k上有普通索引,以下只查id和k 是覆盖索引
insert into t(id,k) values(id1,k1),(id2,k2);
假设k1 所在的数据页在内存 (InnoDB buffer pool) 中,k2 所在的数据页不在
1.k1 所在的Page 1 在内存中,直接更新内存;
2.k2 所在的Page 2 没有在内存中,就在内存(change buffer区域)记录下“我要往 Page 2 插入一行”这个信息(省了读磁盘了)
3.4. 将上述两个动作记入 redo log 中(就这么一次顺序写磁盘)
发现, 执行这条更新语句的成本很低,就是写了两处内存,然后写了一处磁盘(两次操作合在一起写了一次磁盘),而且还是顺序写的。
图中的两个虚线箭头,是后台操作(空闲时或者必须时写入磁盘),不影响更新的响应时间。
接着要读取这2个刚更新的行
select * from t where k in (k1, k2)
k1 本来就在内存中, 之前内存也更新了, 所以直接拿内存的就是对的
k2 只有id和k 在内存的change buffer区域, 其他列的数据不在, 所以必须读磁盘, 然后和change buffer区域记录的修改过的最新数据结合, 返回正确数据(这会触发change buffer的一次merge)
redo log 节省的是随机写磁盘的 IO 消耗(虽然也是磁盘,但是转成顺序写日志)
change buffer要节省随机读磁盘的 IO 消耗。如果没有它, 要先把数据从磁盘读入内存, 再在内存改, 有他省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