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围观简友“奶奶级别”发帖出对:光明正大贪财好色。兴趣盎然看帖下众高手妙对,不禁哑然失笑,拍手称绝。
脑海中蓦然闪过一己故老人,随手便和了一对:妻贤子孝好吃懒做。显然是勉强凑合,但对老人的印象却是如此之深。
老人姓王,大儿媳是我的邻居,能干,里外一把手。每次包馄饨时装一小篮子送给她公公,足足可以吃几餐。做了好菜,也要先给公公端去。
老人身体如有小恙,两儿媳跑前跑后,轮流伺候。有时老二媳妇难免抱怨几句:“你看看这老头,娇气的,一个伤风感冒自已就不会做饭了,我们自个整天忙得都顾不上饭。”大儿媳便劝她:“他都一把年纪了,咱伺候一天是一天,量气大点。”说归说,一如既往地嘘寒问暖。
村里人讲,老人定是上辈子积德了,娶了个好老婆,又遇上这么好的儿媳。
老人懒,是村里人一致公认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懒的,村人们说他这一辈子没出什么力气,也没操什么心。
幼时由爹妈遮风挡雨,青壮年时由老婆顶在前面,待到老时由儿子媳妇们管吃管喝。
活了八十八,衣食从无忧。
老人娶个好媳妇,可惜英年早逝。去时小儿不足8岁,去世前,拉着刚产后不久的大儿媳手嘱托:“你爹懒,你千万要多担待点,xx(小儿名),以后全指望你了…”婆婆是泪眼婆娑,儿媳是频频点头,连连许诺。(其画面如电影般悲催)
每每道来,村人感慨不己。
婆婆去后,留下二小叔子,一小姑子,大的17岁,这既是嫂子又当妈,举村闻名的懒公公也指望不上了,自已又接连生了三个孩子,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了。
有这样的好儿媳挡在前面,老人更懒得管了。
自从孩子们一个个成家后,老人便彻彻底底退休了。
从此,老人每天的生活可规律了。
身体无恙,人高马大的老人,早上背着他的二十多年来不变篮子上街,先玩圈麻将,过足瘾后买点菜,然后悠哉游哉回家。中饭后,泡杯茶,张家长李家短满村转会儿,遇闲者乱侃一通。
这便是老人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东村李奶奶每每见之满是羡慕道:“他叔命好阿。你看看后屋的老徐头都八十多了,有退休金不说,还种那么多自留地,一年到头卖不完的疏菜,自已赚钱自已化,在儿女们那儿还不是吃力不讨好,净嫌,这辈子劳碌命,没过一天闲日子,再看看王叔,他有啥呀,好命哦,唉!”
人比人,活活气死人。李奶奶也是笑了。
说来也真怪,老人懒,儿女们却个个勤俭持家,从不认为父亲懒,而不顾不闻,却争相孝顺。
我眼里的近二十年来,其子女没有与老人发生过争执,虽然相距近在咫尺。
当老人去世时,偶有哭泣声,村里长辈们连忙劝阻道:“不用哭了,你们做的己经足够对得起他了。”
想当然,老人是应该笑着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