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控制枪支出售,因为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使得禁枪非常困难,但是历史上并非没有限制枪支的机会,只是因为些很荒唐的原因错失了。
美国在2016年底有过一次通过限枪法案的机会。那一年美国发生了太多的枪击事件,仅芝加哥地区就发生了 3550起,死了762人,伤了4331人。国庆日7月4日当天,该城就发生了60多起枪击案。鉴于这样严重的治安情况,美国各阶层的人都呼吁枪支管束,即使过去支持无条件拥枪的步枪协会都不得不支持有条件限枪。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国会两党都提出了禁枪或者限枪法案,当然内容有所差异。简单来说,民主党提出的法案支持严格禁枪,而共和党的法案希望有条件限枪,即在卖枪之前先做比较详细的背景调查,确保拥枪人员无犯罪记录。但是,在随后不久的表决中,两个法案都没有获得通过,于是限枪就无疾而终。
在任何时候,“最好是更好的敌人”或者说,任何进步都比没有进步好。因为怕做不到最好而不去做,一直在原地踏步,这当然不可能进步。
2016年底,两党的方案其实 有很多共同之处,甚至可以说,共和党的方案是民主党的方案的子集,至少双方都同意有不良记录的人不能拥有枪支。如果能达成这样一个折中协议,总比没有结果好。但是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诉求全部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诉求都满足不了。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二战之后第一次没有西方强国出席的发展中国家、新独立的国家的一次会议。所以那一次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对于打破新中国刚刚成立、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广交朋友、打开外交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二战结束之后,西方的势力还是很强大,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也是存在的。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就把原来准备好的一个发言稿散发给各个代表团,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自己亲手起草了一份发言稿,著名的“求同存异”就是在这个讲话中间所提出来的。
周恩来特别提到,我们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所以通过他这个演讲,实事求是地介绍了中国,对中国的那些质疑也是做了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使得会议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周恩来总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提出了“求同存异”的真的是具有大智想法。
因为想不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让工作难以推进。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实本身很难一步到位。很多时候,一些人无所作为不是因为不想做事,而是一根筋地追求最好,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虽然我一直和你说要追求卓越,要实现最后的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接受部分改进。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结果需要完成很多改进,而不会一步到位。
在谷歌内部,大部分产品的改进都是渐进的,即使是新产品。也难以第一次就很完美。很多时候,快到新版本上线的截止日期总有个别项目不能如期交付相应的功能,缺了一些功能的新版本确实让人不舒服。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是否再等一两天?我们的做法是不等,因为可能永远没有完美的时候。将一个比原来更好一点儿的版本按时提供给用户,总比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版本,最后什么都提供不了好得多。
目标可以追求完美,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因为工作无法完美而不去做,做事情不怕慢,就怕停。“最好是更好的敌人”,任何进步都比没有进步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事、从身边的事、从容易做的事开始,一步步改善,最终达到前进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