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非暴力沟通》第九章: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爱护自己。我们应该学会宽恕别人,也要培养对自己的爱。
在我们生活中,“应该”、“必须”这些强迫自己感到无奈和沮丧的词语,容易让我们引起羞愧和内疚。“笨蛋”、“真自私”、“这种蠢事你也干的出来!”、“你有毛病”。一个人认为自己做错事后就常和自己说这些负面指责的话。一旦负面的自我评价使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是特殊的生命,而把自己当作“一张椅子”。但这些负面评价后做出的改变不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根本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人为什么会自责呢?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恰好是我们自己,那么意思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而我们应该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做出改变。这使我想起在《正面管教》中对于那些出现不良行为的孩子,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含义是:“我需要得到...”相信我们成人也是如此。
在紧张的研讨会结束后,为了赶下一场的会面,我匆忙而紧张地回答着别人提出的问题并签字和留言,在匆忙出门后我将没有戴笔帽的笔放入了刚买的新外套的口袋以至于染上了大片墨水。这时我不停地训斥自己:“你怎么可以这么粗心,犯这么愚蠢的错误!”幸运的是过一会儿之后,我就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我安静下来问自己:“我责备自己“粗心”和“愚蠢”是想要满足什么需要呢?”我明白了,其实我是想照顾好自己,在回应他人时多留意自己的需要。这时我不再感到恼怒,羞愧,身体也放轻松了。接着我开始考虑我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把笔放入口袋?原来我为了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却忽视了自己的一些需要。想到这里,我就没有责备自己,而是感到对自己深深的爱。
所以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应该学会自我宽恕。如果用苛责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我们要学会爱惜自己,包容内心中的两个不同的“我”:一个是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一个是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只有这样我们就会活在被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和羞愧,那么即使有意义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你可以把自己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写下来列在一张纸上,我“不得不写临床报告”,“我不得不开车送小孩上学”。然后告诉自己:“我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比如:“我选择做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要得到那份收入”,“我选择开车送小孩上学,是因为那个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利”。这样可以让自己清楚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的目的,而不是每天抱怨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了”。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我不得不做这件事情是因为: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为了逃避惩罚,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等等。所以我们选择自己做有乐趣的事情是有可能的。我们服务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爱自己。而我们认为自己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便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人为的机器,那当然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想起我们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做选择。“妈妈知道你很想玩游戏,可是做作业的时间到了。你可以选择现在去做,或者给你15分钟的时间做准备。”我相信孩子们会非常乐于在15分钟后快乐的做完他的作业。这样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