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发现一篇20年前写的散文转栽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00362/37641e8a1cb2003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00362/f96b695a4927f8c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00362/600739f083120784.jpg)
今年清明节恰逢双休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一家人便早早乘车去老家扫墓。其实只是打着扫墓的旗号,里面却掩遮着另外的节目。所以为了那天,着实盼了多日。
首先是去山上祭拜去世多年的父亲。兄弟几个又得一聚,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掏掏老古。大哥说过去开山种番薯,二哥讲那时上山打柴,三哥说当时背毛竹。尽说些过去的生活艰辛与童年的快乐,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现在上山,一年一次,竟是变得这样难得,三千米的山路,也竟觉得这样漫长。
爬一趟山,出一身汗,喝一口溪水,采一束映山红,献一片孝心,领略那些早已熟记的风景。放飞心情,其乐融融。
走在山上,总会碰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族兄、族弟,春节难以碰到的,那天定能碰到。相对一看,渐渐露出笑脸,互报小名,接着便介绍家庭基本情况:孩子多大,妻子做什么工作。之后,自然便回忆起儿时的情景:那一次的笑,那一回的哭,那一遭的顽皮……明明白白,谈笑毫无顾忌,并让对方妻儿分享。
中午,全家老少四代同堂,共进中餐。年迈母亲做菜烧饭,忙得不亦乐乎。菜并不丰富,但道道对胃口,正是知子莫如母。母亲边端菜边唠叨,新鲜的,吃完,吃完。过去哎﹣-"正月的鸡肉、油煎的鱼,留作清明节做斋饭,然后再等到种田时吃。"我马上接下来说了。这些话真让下一辈人难以理解。其实怀旧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和将来。忆苦才能思甜,那些儿时美好的回忆,纯真的感情,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吗?
下海拾贝壳,也是本次之行的节目之一。下午,应朋友之约,去海边拾小螺。顺便参观一下一个老同学的海鲜养殖场。骑摩托车携妻带女,不足十分钟,便来到了象山港边,嗬!市政府实事工程——崭新的可抵百年一遇大潮的百里标准海塘,蜿蜒在港边,
煞是壮观。塘内,万亩养殖基地,虾跳蟹肥蛏子壮。只有塘外风景依旧:起伏的海潮不定地冲刷一片平滑如布的海涂。
在老同学引领下,我们便除去鞋袜,卷起裤管向下走去。泥涂很陷,浅的没脚,深的到膝。那种感觉,哦!20多年了,往事历历在目,那时,每当假日,也是在这片滩涂,也是在这个时节,钓红钳蟹、拾泥螺、掏蛏子……一整天,一身的泥巴,换得一篓收成。
潮水刚退去,地面凉丝丝的,小螺从泥土里钻出来寻找大阳品种可真不少,只好欢手快快抓。可没多久,两腿开始沉了,腰也酸了。叹壮年不及童年了,主要是现在缺乏锻炼。但劳动总是辛苦的,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晚上,同学家的餐桌上满是鱼虾,除了刚才收获的,捕了点养殖的,还特地驾小渔船,迎风浪出海去捕了一网。
春光真美,逝去的童年毕竟成了梦,但是,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发表于2004年7月19日鄞州日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