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学而第一(后半部分)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感悟:
孝顺、家庭的和睦,比发展、进步更值得我们珍视,或者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他(孔子)选择家庭亲情。毕竟,一切发展、进步都以幸福和谐为目标,都以人性的善良和仁爱为基础。让我想到昨天下午观看《醒来2》的主任公徐丽,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没日没夜一心扑在自己创办的公司,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硬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不顾爱人的感受,老家的房子被雨水冲塌,爱人想给父母寄点钱(实际上爸爸也已经打电话说了钱够了),以自己上新的生产线(也是事实)为由说缓缓再给;不顾妈妈的挂念,妈妈熬好了汤送到她的公司门口,她说急着去签合同哪有时间喝连汤盒就没有接,妈妈说想让她抽空带上去医院看看而推脱说等有时间了就去。结果,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离婚、孩子抑郁、妈妈突发心脏病去世,投资被骗公司被封。
最后,在她万念俱灰之际,她的表弟带她去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在老师那儿,她委屈的哭着问老师:不是天道酬勤吗?我那么努力的工作,为的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我错到哪儿了?!
老师说,你的道没有遵从天道!天道就是孝顺父母,家庭和睦。她从来没有回老家看望过公婆,就在离婚后,儿子爸爸说想带儿子回老家看爷爷奶奶也被她冷酷拒绝;儿子需要她关心、陪伴、教育时,不顾妈妈劝说,硬是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在妈妈需要看病时,她耽误了最佳时机。当她听了老师的点播后,幡然醒悟,彻底醒来,带着儿子、爱人回老家看望公婆,给婆婆洗脚,还把公婆接到身边一起住,这样,儿子的抑郁症也好了,事业再次崛起,生活重回美好。但是,妈妈却永远离开了她。
所以,孝顺、家庭和睦是我们一切福报的根,我们要经常用心去践行、去滋养,才会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这也应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说。我们要节制物质欲望,因为“欲壑难填”,如果要等到物质欲望满足了,才来从事精神追求,那就永远也没有这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