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沈阳“三引三回”莫成短视行为

沈阳“三引三回”莫成短视行为

作者: 瞪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9:53 被阅读0次

    文/边圣博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并呈新动能未起、旧动能快速消退之势。各地在落实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时,正面临另一结构性难题——人口。据经济学界预测,2019年起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将结束,国家将面临适龄劳力不足、人口结构老化等问题。于国家而言,未富先老将严重制约各项社会改革的推进,加重财政负担,影响经济活力。对地方来说,“人荒”将制约产业发展和升级,恶化社会环境和经济生态,并导致年轻人口流失,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各地纷纷未雨绸缪,赶在“红利大限”来临前抓紧抢人。深圳、杭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地近期相继出台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甚至出现西安“现象级”的抢人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番抢人大战中,几大热门二线城市纷纷大降门槛,并未过分强调引进“高端人才”。与其说是引“人才”,不如说更是在引“人口”。

    经济学认为,只有人能产生剩余价值,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计划生育时代国家对人口问题的认知与其说是矫枉过正,不如说是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不够成熟深入。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以极为惊人的速度崛起,快速走过许多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有了自身实践,同时又有大量前人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对经济问题的理解程度,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当下中国经济仍充斥着凯恩斯主义的影子,但产业内生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经济历史性和周期性的影响、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都倒逼中国进行经济改革。

    当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已驶入深水区。供给侧改革解决的是产能问题,是经济传导滞后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问题,这主要集中体现在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上。在消费领域,则强调创新拉动和产业升级。无论从市场存量还是增量上看,人口规模都是一切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产业升级和创新需要人才,但牵引、推动它们的市场更需要人口来支撑。而且社会结构和分工决定了,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社会,一定要保持人口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不但要有科学家、金融家、工程师这样的高端人才,还要有运营、办公室文员、设计员这样的普通白领和更多快递员、餐饮店员、维修工人这样的基础行业从业者。

    只有人口基数足够大,才能产生足够的动能、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和经济内循环体系,才能更好地向外拓展。因此,在人口红利行将结束的今天,除非超出城市人口承载限制,各地都应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引入机制,为城市发展供血、造血。单有红细胞或白细胞的血,是不足以维持生命的。泰山不辞抔土,大海不涓细流,西安等地的引人措施,正适得其时、适得其法。

    反观沈阳,其实早在2016年,当地政府就已经陆续出台文件着手引进人才,不可谓不早。无论是“三引三回”政策,还是近来组团前往全国各地揽人,都足可见沈阳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邀请诚意。东北经济之疲久矣,渴盼翻身切矣。但招人要得法,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深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城市要引人,首先得自强。而即便抛开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不论,单就引人工作来说,沈阳当下的具体举措也有待商榷。

    目前沈阳的引人焦点,主要还是集中在“高端人才”层面。引进“百千万人才计划”专家、提供税收减免返利、提供住房贷款和高额薪酬……这些让沈阳自认颇有诚意和力度的示好,实际上覆盖到的只是少数人,而对那些于一个城市来说相当于血液、沃土的大批普通年轻人来说,大家并未感受到太大的政策倾斜,无论是当下的城市环境还是对城市政策的未来预期,沈阳与一些热门二线城市相比并无优势。当下的大力招引,难免沦为一场自我感动的自说自唱。

    当人口成为稀缺资源时,各地更是得人口者得发展。此时还挑三拣四,是自绝于未来。这点还需沈阳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沈阳“三引三回”莫成短视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r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