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15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作者: 点点DDD | 来源:发表于2015-09-15 17:49 被阅读493次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写在前面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相当烧脑的书,还好它并不厚,倒也把它读完了。换做以前,我可能只把它读完就算了。所以我也基本能够肯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创新者的窘境》我基本没领会书中的精华,更别说把它读完了。于是现在吸取教训哪怕是需要读第二遍,也要输出读书笔记。

    变与不变

    本书的三位作者从事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可以这么理解,这本书的最终意义是要告诉我们如何解决问题。首先就会有问题的产生,问题既然期待得到被解决就必然是某些“改变”发生。但是结果就是我们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而是问题变得越来越糟。我们以为能够“改变”问题的解决方式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否则问题怎么会没有解决呢?法国有句谚语叫做:变得愈多,愈是不变。

    作者首先用“群论”(数学问题,不讨论)的理论解释变与不变,作者提出了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的概念。前者的“改变”对问题解决无实质性意义,后者的“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化,而这类变化常常超出一般人的理解,遵循常理与合乎逻辑的行为导致失败,而不合逻辑与非理性的行为反而取得了成功。爸妈苦心婆心劝说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孩子的行为却愈演愈烈?明明讨厌这种行为却无法控制地持续执行?持续地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走不出来?

    书中提到的9点问题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我把题目拍下来发到了朋友圈,有的人很快就能解答,有的人却一再告诉我是不是题目错了。其实那些解答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他自动在自己的大脑中设定了一个模式,所有的解题方法都基于他设定的那个假设。但是因为其实那个假设从一开始就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摒弃那个思想无论怎么努力都解不出来,但是一旦他跳脱了这个假设,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第一种人尝试的各种改变其实都还是在第一序中的改变,并无任何意义。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常把自己限制与某个框框中走不出来。思维陷阱有很多。

    背后的运作模式是什么样的,那怎样才能做出“第二序的改变”。首先我们得先明白一个概念: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问题的形成

    错误的解决方式会促发新的问题。禁酒令非但不能解决酗酒问题,还催生了地下酒厂,劣质酒等大量新问题;安慰一个刚丧失至爱的人的方法是逗他开心吗?能成功就怪了。正负功能相互作用,力最终抵消了。所以事情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结构。

    错误的简化问题。关掉朋友圈就认为能让自己的生活做出改变,不被手机控制。我不否认这是一种解决方式,但肯定不是最佳的结局方式。你有想过你频繁刷朋友圈背后的思维机制是怎样的。是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没有自信,希望给别人点一个赞来获得存在感?你怕错过什么最新最好的消息,是不是首先是因为你对自己的能力没自信,你在生活中接受的大多是噪音而非知识。其实我想说关掉朋友圈如果最终你的思考方式没有得到改变过不了多久你又会在其它的平台上产生同样的焦虑感,至此陷入恶性循环。关于朋友圈,不妨试试对别人的好友请求别想都不想就同意,那些天天给你发低质信息的爽快点拉黑把,再不然就是天天代购鸡汤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更甚者的确可以不用朋友圈,一天不看世界也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前提是你真的准备好了。认真地想一想你希望从微信中获得什么。

    简单地把社会问题都归结于制度的落后也是一种错误的简化。如果你认为伟人的成功只是因为它做成了某一件事,而对其他的因素视而不见,复制的过程你会很痛苦。

    过度简化会有意地忽略问题,而另外一种极端就是问题明明无解,他却坚信有解决之道。对于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不去思考目标的合理性而去思考自己的无能(所以目标的smart原则还是有实际意义的),恐慌过后陷入深深的挫败感走不出来。还有一种表现通过这句名言“满怀希望地跋涉,胜过抵达目的地”理解,在长期的跋涉中陷入拖拉,并且满足于自己持续的努力中。最后一种表现即为“投射”效应,把所有的结果都归因为除自己以外的因素

    悖论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克里特岛人”生活中的很多事我们常常陷入自相矛盾而不自知。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在失眠的夜晚不断地告诉自己快点睡觉快点睡觉,结果反而越来越清醒。你越期望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 ,结果你搞砸了它。其实我也想知道这点和强烈的心理暗示怎么区分。暂时猜测的一点可能是和心里暗示是不是真正地发自内心有关。

    问题的解决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一些产生原因,如何解决就有理可依了。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许多案例来论证自己的方法。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问题产生后,那些第一反应,或者可以叫理所当然想出来的解决方式统统都不要用,因为它们基本都无效。相反你要用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而且好像和第一种方法相矛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你失眠睡不着,那你就告诉自己:那我努力保持清醒好了。你在第一次发表演讲的时候非常非常紧张以至于手都抖了,那你就告诉观众你很紧张……想要获得女神的青睐,不是去讨好,而是故意忽略和不在乎。人似乎天然就有种反抗心理,你越不让我这样,我就越这样,一旦你放弃挣扎的时候,也许事情就突然出现了转机。这点对亲子关系尤其具有启发作用。

    第二序的改变常常是超乎常理但却有效的,第二序改变直接处理问题的结果而不是探究问题发生的假设性原因,重要的是问题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关于不去研究为什么是因为很多问题哪怕我们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和演变,我们依然能够解决问题(好像这也是超出一般人理解的)。维特根斯坦说:事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指的是一些比较广而泛的问题,所以无需知道为什么。或者说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一些学科上去了解为什么,而对于其他的则不需要,只要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就好了。

    将问题置于一个新的框架,而非原来旧有的模式。这也是促使发生第二序改变的一个有效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换一种新的角度。一个蛮有趣的例子,在正常人看来,结巴对于一个销售员来说是个非常不利的特点。但是换个角度,结巴会为你带来新的契机。“推销员通常因为自以为聪明又滔滔不绝的销售方式惹人讨厌,他们也都被训练成为一种几乎不易被打断的推销式说话方法。也因此人们也许更愿意仔细而且耐心的倾听有结巴缺陷的人费力地说完一段话”

    顺境还是逆境,全在于个人的想法,而一旦换了一种新的角度积极的思考,事情也就真的有了新的转机和好的发展。新情境的设定给了一种完全新的思考维度。做到这一点需要不简单地把某一事物进行归类贴标签,加强自己的觉察能力。

    最后的最后,作者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 以具体的词语清楚地界定问题(区分假性问题)

    2 探究截止目前为止已企图运用过的解决对策

    3 对想要达成的具体改变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我想要快乐这根本不是目标)

    4 形成与执行一个能产生这一改变的计划。(翻译成当事人的“语言”)

    下次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想想首先冒出来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然后告诉自己说,这个方法好像是可以,但是我试试其它方法吧,比如和它背道而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rm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