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指的“点”上,是在练琴这件事中,能够把当天练习任务中的最关键性的内容,给练到,而后练会、练好。
想一步到位,就练好某些知识点与演奏技术,不太现实,需要时间与过程。
更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学琴者,连练到“点”上都做不到,更别提练会、练好了。
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很刻苦,为练琴这件事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也不少,但最后得到的效果,却这么不尽人意呢?
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片面”地理解了练习效率。
宛与洛认为,注重练习效率,并不是把自己变成一头“牛”,显得永远很忙的样子,而是要明白什么是优先事项与内容。
只有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先“直奔”着那些更优先的、更重要的内容去练,才能逐渐获得量的积累,而后发生质的改变。
演奏技术才能出现明显的提高。
比如,今天要练习的内容,有“基本功”,一首练习曲,还要视奏一些好听的歌曲。
计划做得详细,并不代表在执行时,就能有效执行。
有些学琴者,他忍受不了“基本功”的枯燥乏味,于是草草练了一遍之后,就去练别的方面了。
更或者,他会直接“略过”“基本功”的练习,转而去练别的。
对于练习曲与视奏歌曲来说,也是这样。练习曲因为有着较强的练习目的性,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点与演奏技术而设置,所以略显枯燥。
而歌曲则有着好听的旋律,但失去了较强的练习目的性,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琴者对于新乐谱的视奏能力。
而过多的视奏练习,并不能直接带来演奏技术上的提高,只能说从间接上能有一些帮助。
因为缺少“刻意”的、有强度的重复性“刺激”,这些必须要固定一个内容,在一个“点”上持续“发力”,才能实现。
很明显,视奏练习,“顺”完一首乐谱就换另一首了,达不到这样的强度。
所以,学琴者的练习目标,如果是想要更好地提高演奏技术的话,那么在今天的练习中,“基本功”与练习曲,才是优先内容与事项。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这些之上,自然也就把握住了练习效率,也自然练到了“点”上。
网友评论